《朝鲜族小学小班化汉语课堂评价策略的实践》研究报告哈市道里道里朝鲜族中心小学校林香兰一、课题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一)课题研究背景随着课改研究的深入倡导“立足课堂,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强调建立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近几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在学生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对于促进我国基础教育评价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些探索大多是浅层的、微观的,没有对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产生根本性的改变。从教育实践来看,学生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为:1.评价内容:过多偏重学科课本的知识,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态度习惯等综合素质;2.评价方法:评价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忽视了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和态度的评价;3.评价主体:评价主体是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共同参与交互评价的模式。(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我国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对于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发展。”我校提出:“朝鲜族小学小班化汉语课堂评价策略的实践”这一课题,旨在通过这项研究工作,有效促进汉语组教师素质的提高,教育观念的更新,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技能和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快教学方式和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课题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三)课题研究背景随着课改研究的深入倡导“立足课堂,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强调建立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近几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在学生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对于促进我国基础教育评价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些探索大多是浅层的、微观的,没有对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产生根本性的改变。从教育实践来看,学生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为:4.评价内容:过多偏重学科课本的知识,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态度习惯等综合素质;5.评价方法:评价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忽视了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和态度的评价;6.评价主体:评价主体是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共同参与交互评价的模式。(四)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我国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对于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发展。”我校提出:“朝鲜族小学小班化汉语课堂评价策略的实践”这一课题,旨在通过这项研究工作,有效促进汉语组教师素质的提高,教育观念的更新,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技能和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快教学方式和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二、课题研究界定“朝鲜族小学小班化汉语课堂评价策略的实践”中的评价是指尊重个体和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因人施评,强调朝鲜族小学汉语课堂过程性评价,旨在促进学生汉语素养提高,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新一轮基础课改纲要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不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根据汉语课程目标,结合学科特点,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努力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建立科学有效、符合实际、可操作的促进学生汉语能力的课堂评价体系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三、课题的研究目标课题研究目标1.建立有利于促进小班学生汉语素养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即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方式综合化。2.构建多元的小班化课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