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镇2016--2017学年下学期期末考高一17班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Cl35.5Br80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1.含气体杂质的乙炔4.1g与H2加成生成饱和链烃,共用去标准状况下4.48LH2,则气体杂质不可能是()A.乙烷B.乙烯C.丙炔D.1,3-丁二烯【答案】C考点:考查不饱和键与氢气的加成反应等相关知识。2.下列实验装置图及实验用品均正确的是(部分夹持仪器未画出)()A.B.C.D.【答案】C【解析】A.实验室用乙醇制取乙烯,应加热到170℃,温度计应插入液面以下,故A错误;B.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应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故B错误;C.苯和甲苯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题给操作符合要求,故C正确;D.实验室制取硝基苯,加热温度介于60~65℃,题给温度过高,故D错误;故选C。点睛:明确实验的原理及装置特点是解题关键,可从实验方案的正确与错误、严密与不严密、准确与不准确做出判断,常见判断方法是:1.从可行性方面对实验方案做出评价;科学性和可行性是设计实验方案的两条重要原则,任何实验方案都必须科学可行.评价时,从以下4个方面分析:①实验原理是否正确、可行;②实验操作是否完全、合理;③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④实验效果是否明显等;2.从“绿色化学”视角对实验方案做出评价;“绿色化学”要求设计更安全、对环境友好的合成线路、降低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根据“绿色化学”精神,对化学实验过程或方案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①反应原料是否易得、安全、无毒;②反应速率较快;③原料利用率以及合成物质的产率是否较高;④合成过程是否造成环境污染;3.从“安全性”方面对实验方案做出评价;化学实验从安全角度常考虑的主要因素主要有防倒吸、防爆炸、防吸水、防泄漏、防着火、防溅液、防破损等。3.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检验乙醛中的醛基:在一定量CuSO4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然后再加入乙醛,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B.分离提纯苯:向苯和苯酚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浓溴水,静置后分液[C.比较CH3COO—和CO32—结合H+的能力:相同温度下,测定浓度均为0.1mol·L-1的Na2CO3和CH3COONa溶液的pHD.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向某溴乙烷中加入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滴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在制备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时氢氧化钠应该是过量的,否则不能氧化醛基,A不正确;B、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溶解苯中,应该用氢氧化钠溶液,B不正确;C、酸越弱相应的钠盐越容易水解,溶液的碱性越强,pH越大,因此比较CH3COO—和CO32—结合H+的能力:相同温度下,测定浓度均为0.1mol·L-1的Na2CO3和CH3COONa溶液的pH即可,C正确;D、卤素离子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向某溴乙烷中加入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先加入适量的硝酸,然后再滴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D不正确,答案选C。考点: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4.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均含有酸性杂质,除去这些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苯中含苯酚杂质:加入溴水,过滤B.乙醇中含乙酸杂质:加入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C.乙醛中含乙酸杂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分液D.乙酸丁酯中含乙酸杂质:加入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溴易溶于苯,溴水与苯发生萃取,苯酚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三溴苯酚,用溴水除杂,生成的三溴苯酚和过量的溴都能溶于苯,不能得到纯净的苯,并引入新的杂质,不能用溴水来除去苯中的苯酚,应向混合物中加入NaOH溶液后分液,A错误;B.乙醇中含乙酸杂质:加入碳酸钠溶液,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乙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但乙酸钠和乙醇互溶在水中,不分层,不能采用分液的方法,B错误;C.乙醛中含乙酸杂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乙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乙酸钠和水,但乙酸钠和乙醛互溶在水中,不分层,不能采用分液的方法,C错误;D.乙酸丁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被吸收,然后分液可得到纯净的乙酸丁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