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5月份月考高一历史试卷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表明()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B.小农经济遭遇危机C.土地兼并得到认可D.农民生活艰难困苦2.《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重农抑商”的思想B.“靠天吃饭”的观念C.“盐铁专卖”的政策D.“精耕细作”的特点3.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读右下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4.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5.下图是民国三十年创办的旌德建华烟厂生产的香烟商标。对此叙述符合史实的是()A.发展实业与抗战相结合B.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崛起C.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发展D.中、美、英、苏四国共同抗日6.甲午战争后“中国新式产业发展进入民营化为主阶段”,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洋务运动的诱导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D.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7.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和一些抗战前沿省份的部分厂矿进行了大规模内迁,人们称之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克尔刻”。它()①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②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③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④引起了近代中国工业结构的变化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8.右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其内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是()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9.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探索的环节中,与俄国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最为相似的是()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实行国家资本主义B.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C.人民公社化运动D.改革开放10.观察右面柱状图,图中数据的变化表明()A.第一个五年计划已顺利完成B.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初步实现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D.我国正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11.“我们封闭了20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邓小平文选》)”为此我国采取的重要举措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C.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D.进行住房医疗制度改革12.“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税29.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平均每年递增17.22%,超过世界500强企业1953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的一倍……”当时首钢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是()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B.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继续贯彻C.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思想的提出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完善13.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突破这一思想束缚的有()①1960年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②“文化大革命”期间邓小平全面整顿③邓小平“南方谈话”④中共十四大决策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②③④14.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15.近代以来,农耕时代的粗略时间观念逐渐被精确的现代钟表时间观念所替代。导致这一改变的重要因素是()A.服饰的中西合璧B.报纸杂志的创办C.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并存D.交通工具的改变16.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