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2009年高考历史学科分析会专题复习材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用心爱心专心涟源市行知中学历史组邱泽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始终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这是中国共产党历经艰难险阻,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不断探索得出的深刻结论。近四年来全国各地高考试卷在这一专题上给予了高度重视,材料分析题大量出现,四年达到了十多道,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道路的探索,经历了从“为什么要发展,为了谁发展”到“怎么样发展”,从发展以解决温饱问题到逐步上升到执政兴国的高度,从只注重发展速度到科学的发展观的认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又不断创新,逐步地认识到发展的本质,探寻出发展的规律性,指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前进。研究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探索的轨迹,是为了从我们党的艰辛探索历程中总结出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总结出我们党在这一探索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勇于创新,不断开拓,实事求是的精神品质,用来指导新时期的发展。作为新中国的创始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人民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革命的同时,时刻关注着中国未来社会的建设和发展。首先,他们认识到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是实现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们及时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了私有制,从而顺利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苏联模式暴露出许多弊端后,他们毅然提出了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并且开辟了一条工农业同时并举,使农民生活不断改善的工业化道路。从中共八大召开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二十多年,前面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后面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这二十年我们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一个是经济建设的速度与规模问题。其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辉煌成就,又有曲折徘徊,甚至是沉痛的教训。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成功与失误并存1.成功的探索:用心爱心专心(1)《论十大关系》。破除了对苏联模式的迷信,实际上提出了开辟一条跟苏联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重大问题,是探索建设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2)中共八大。八大指出,在社会主义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提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还提出了经济建设的正确方针。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07年江苏卷第26题通过四项材料,考查了中共八大路线形成的背景、八大对我国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和经济建设方针的阐述、八大的意义、20世纪50年代党的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以及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八大路线之间的关系。是近几年来高考在八大问题上考查的典型试题,值得关注。(3)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的错误,并决定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2.探索中的失误但由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刚刚起步,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在理论和思想上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导致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成为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1958年开展“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07年江苏卷第37题第三问:“材料三中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指出20世纪5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