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1.(2018河北衡水金卷三)鸦片战争后,魏源积极要求清政府进行改革,强调:“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魏源的这一言论表明()A.清政府已开始进行政治改革B.魏源已意识到专制制度的落后C.民族危机激发国人进行探索D.魏源萌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愿望答案C题干材料反映了当时在面临列强侵略的情况下,中国的有识之士积极倡导变革,故选C项。2.(2018云南昆明一中月考三)鸦片战争后的十几年间,以“夷”称外国人,依然成为常态。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夷”字的使用自此受到了限制。这反映了清政府()A.认可了平等外交的思想B.传统观念的重大变化C.放弃了“天朝上国”观念D.开始向西方学习法律答案B题干材料“以‘夷’称外国人,依然成为常态”“‘夷’字的使用自此受到了限制”,反映了清政府对外国势力的重新认识,故选B项。“《天津条约》”是不平等条约,A项错误;“‘夷’字的使用自此受到了限制”可见天朝上国的心态依然存在,C项错误;“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与学习西方法律无关,D项错误。3.(2018山东临沂质检)1861—1895年期间,译著范围扩展到外交、军事、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1850—1899年之间的567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历史、地理占10%、社会科学占8%,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3.5%。这说明()A.中体西用思想得以传承B.自强运动激发民族意识的觉醒C.近代中国思潮此起彼伏D.向西方学习的维度日渐多样化答案A据题干材料内容,可知1861—1895年期间,译著范围扩展到外交、军事、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但仍以应用科学与自然科学为主,历史、地理、哲学、文学艺术等社会科学仍占少数,说明在译著上依然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故选A项。材料仅体现译著范围的变化,未体现译著内容与民族意识觉醒的联系,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译著内容与近代中国不同社会思潮的联系,C项错误;材料体现译著内容仍以应用科学与自然科学为主,无法说明此时向西方学习维度的多样化,D项错误。4.(2019山西五地市联考)1877年,马建忠写信给李鸿章说:“窃念忠此次来欧,一载有余,初到之时,以为欧洲各国富强专在制造之精、兵纪之严;及披其律例,考其文事,而知其讲富者以护商会为本,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这反映了其()A.主张推广西方法律B.对洋务运动的反思C.主张实行君主立宪D.实现富国强兵的愿望答案B据所学可知,马建忠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从材料“窃念忠此次来欧,一载有余,初到之时,以为欧洲各国富强专在制造之精、兵纪之严;及披其律例,考其文事,而知其讲富者以护商会为本,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可知,这是马建忠对洋务运动的反思,故选B项。5.(2018河南洛阳一模)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之间中国保守主义思想的发展,可以说是魏源开其端,李鸿章为达其盛,张之洞奠其终。该学者意在说明他们()A.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B.都是近代保守势力的代表C.仅停留在器物之学的层面D.对近代化的探索最终失败答案C材料“中国保守主义思想”指向西方学习仅仅局限在器物层面,说明李鸿章、张之洞等“师夷长技”仅仅局限在器物层面,故选C项。6.(2018课标Ⅲ)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答案D从材料信息看,严复“有意”把自然界的进化规律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联系起来。可结合严复生活的时代背景理解其用意。当时中国民族危机深重,严复的这一做法意在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故选D项。严复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其用意也不是纠正进化论的错误,排除A项。严复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由此排除B、C两项。7.(2018江苏常州期末)康有为虚构出一个首倡“改制”的孔子,并说他的变法主张就是继承孔子的事业。他这样做的目的是()A.基于传统儒学推行变法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