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想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必修三专题六教材解读和课堂教学为例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朱能2012年11月2日Page2一、思想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时代环境的分析不到点。思想家经历叙述不生动。思想演进的逻辑不清晰。讲不清楚听不明白背景+思想家(或文学家、艺术家)作品、主张+影响核心概念理解不够透彻。思想的影响阐述不多元。Page3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教科书:教师:“光荣榜”式的选择“生物标本”式的叙述观念、认识、知识、资源、精力、学时、考试等因素的限制Page4二、什么是思想史?1、思想史首先是历史,其次才是思想。3、思想史叙述的内容主要是:历史上的人们面对时代与社会所提出来的问题是如何解释的?这种解释是怎样变化的?他们提出了哪些改造社会的方案?这些方案又是如何影响了社会?2、思想史不只是思想家的思想史,也不只是社会的“主流”思想史。Page54、思想史的意义——不在于表彰某些思想,发朵“大红花”,也不在于证明某些思想之间的“亲戚”关系,而在于认识历史上人们解释、改造世界的思想的得与失,发现思想的智慧。二、什么是思想史?思想史是思想的运动场,不是橱窗里的光荣榜。Page6三、思想史教学中的四个基本问题问题之一:最有价值的“思想”是什么?“更实在、更鲜活,在现实中能起真正作用的思想。”(葛兆光语)“西方人文精神”是核心概念。几乎每一个重要概念都有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西方人文精神”也不例外。从公元前5世纪到18世纪,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个阶段,其内涵得以不断发展和充实,至近代启蒙运动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形态。Page7“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的高度重视,对人类各种精神文化遗产的无比珍惜,对人格与道德的不懈追求。它关注人的尘世生活,重视人的精神意义,是人的价值尺度在人的思想意识、思维习惯和心理活动中的历史积淀。”——人民版必修三第99页Page8【解读】一是“人文精神”是具有普世价值的精神,它不是西方特有、唯有的精神;二是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是每一个人及人类生命的价值取向;三是人文精神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四是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意识、思维习惯和心理活动。每一个人及人类具体在哪些方面的价值取向在这个定义中交待得不够清晰。Page9历史中的人文精神是在“人与自然”、“人与国家”和“人与自我”三个层面展开的。1、在“人与自然”层面,从“万物始于水”到经典力学,展开的是一条人类探究科学以增长知识,认识自然以摆脱神话和宗教迷信束缚的漫长之路。2、在“人与国家”层面,从“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到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说,人类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一个自由、平等、充满正义的“理想国”。Page103、在“人与自我”层面,从“认识你自己”到“人生而自由”、“必须永远有自由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人类逐渐构筑起关注自我修养、尊重生命价值的心灵家园。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人文精神在上述三个层面的发展历程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道路曲折漫长,至启蒙运动时期形成以自由为核心价值诉求的基本价值观。Page11人文主义学问(或知识、或学说)是西方人文精神的主要载体。“‘人’的价值观是什么”是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Page12三、思想史教学中的四个基本问题问题之二:“思想”的背景如何讲?“经济—政治”型或“时代—社会”型的背景分析模式。中世纪时期,基督教的神权统治“神权至上”主张VS文艺复兴“人性至上”主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例1】文艺复兴背景:文艺复兴背景:商品经济发展需要思想文化的解放意大利?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较早,城市经济繁荣;并有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大量遗存。【例2】Page15三、思想史教学中的三个基本问题问题之一:“思想”的背景如何讲?“经济—政治”型或“时代—社会”型的背景分析模式存在的弱点是:“围而不打”、“焦距模糊”Page16值得关注的四个关键词:材料一:在中世纪的意大利,中央集权的独裁政体没有获得发展。由于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统治者,中部和北部意大利城市保持着相对独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