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第二讲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物理1、动能是标量、状态量,恒为正值,不能分解,V为对地瞬时合速度第2讲动能定理一、动能:221mvEk2、动能和速度的关系:EK变化V一定变化,但V变化,EK不一定变化。第五单元第二讲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物理二、动能定理1、表达式:KKKEEEW12合2、说明:(1)W合=F合Scosα=W1+W2+W3+………+Wn(2)ΔEk=EK2-EK1(动能的变化、增量)(3)表达式是标量式,式子不能分解,式中的S、V都是对地而言。(4)公式适用于各种力做功和各种形式的运动。第五单元第二讲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物理注意:(1)动能定理反应了W合与F合之间的关系,不能认为功转变成了能量;动能定理中“=”的意义是合力的功是物体的动能改变的原因,且合力做的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具有等量代换的关系。(2)、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①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于研究对象的力都要分析,含重力)。③写出该过程中合外力做的功,或分别写出各个力做的功(注意功的正负)。如果研究过程中物体受力情况有变化,要分别写出该力在各个阶段做的功。④写出物体的初、末动能。⑤按照动能定理列式求解。(3)注意动能定理的优点:第五单元第二讲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物理①、只需考虑整个过程内的总功和初、末状态动能的变化,无需关注过程中运动状态变化的细节。②、各物理量是标量,无方向,只需注意正功和负功。③、在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中均适用;在恒力和变力做功的情况下也均适用。第五单元第二讲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物理题型一:动能定理求恒力做功(F或S不明确)[补充1]人骑自行车下坡,坡长L=500M,坡高h=8m,人和车总质量为100kg,下坡时初速度为4m/s,人不踏车的情况下,到达坡底时车速为10m/s,取g=10m/s2,则下坡过程中阻力所做的功为()A.-4000JB.-3800JC.-5000JD.-4200JB第五单元第二讲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物理[补充2]如图所示,质量m为的物块,在恒力F的作用下,沿着光滑的水平面运动,物块通过A点和B点的速度分别为VA和VB,物块由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力F对物块做的功W为()A.W>mVB2/2-mVA2/2B.W=mVB2/2-mVA2/2C.W=mVA2/2-mVB2/2D.由于F的方向未知,W无法求出B第五单元第二讲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物理达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与转台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物块重力的k倍,物块与转轴OO'相距R,物块随转台由静止开始转动,当转速增加到一定值时,物块即将在转台上滑动.在物块由静止到滑动前的这一过程中,转台的摩擦力对物块做的功为()A.0B.2πkmgRC.2kmgRD.kmgR12题型二: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第五单元第二讲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物理【解析】物块在转台上即将滑动时,最大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即在这一过程中对物块用动能定理由上式知,转台对物块所做的功【答案】Dkmg=2mvRW=mv212W=kmgR,D对.12第五单元第二讲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物理达标自测4.如图甲所示,某人通过一根跨过定滑轮的轻绳提升一个质量为m的重物,开始时人在滑轮的正下方,绳下端A点离滑轮的距离为H.人由静止拉着绳向右移动,当绳下端到达B点位置时,人的速度为v,绳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问在这个过程中,人对重物做了多少功?甲第五单元第二讲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物理重物克服重力做功为:WG=mgH(1sin)sin【解析】当绳下端由A点移到B点时,重物上升的高度为:h=-H=HsinH(1sin)sin第五单元第二讲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物理乙【答案】+mgH(1sin)sin22mvcos2第五单元第二讲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物理典例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质细线悬于O点,与O点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P点处有一个光滑的细钉,已知OP=.在A点给小球一个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0,发现小球恰能到达跟P点在同一竖直线上的最高点B.(1)求小球到达B点时的速率.(2)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初速度v0为多少?(3)若初速度v0'=3,则在小球从A到B的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了多少功?2LgL第五单元第二讲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物理【规范全解】(1)小球恰能到达最高点B(2)从A→B由动能定理得:有mg=m,得vB=.22BvL2gL-mg(L+)=m-m2L122Bv1220v第五单元第二讲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物理(3)由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