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罗斯福新政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1.罗斯福在1933年3月对公众的讲演中说:“我们金融体系调整的过程中有个比货币、比黄金都要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公众的信心。你们必须坚定信念,不能被传言和猜疑打垮……”其中人们的“猜疑”主要是()A.新政府自由放任能否摆脱金融困境B.国家以工代赈是否能够刺激消费和生产C.国家实行金本位制可否刺激出口D.国家整顿银行能否恢复银行信用答案D解析罗斯福新政最大的特点就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不是自由放任,排除A项;“猜疑”应是针对“金融体系调整的过程”,B项也不符合题意;C项与罗斯福新政的做法相反,新政在金融体系调整的过程中实行的是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只有D项与题干要求相符。2.从1933年5月开始,美国在春夏两季有计划地犁掉了1000万英亩棉田,收购和屠宰了20多万头即将临产的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几千万头牛和羊。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客观上有利于农业的复苏B.违背了自由竞争原则C.只能使美国暂时克服危机D.解决了农业生产过剩问题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这些政策客观上有利于农业的复苏,虽违背了自由竞争原则,但使美国暂时克服了危机,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过剩问题。D项符合题意,故选D项。3.下面是1930年和1940年美国部分机器产量数据变化表,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罗斯福新政()1930年1940年拖拉机92万台156.67万台谷物联合收割机6.1万台19万台玉米摘收机5万台11万台A.推行“以工代赈”B.致力于国家工业复兴C.整顿财政金融体系D.实施农业减耕减产政策答案B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30年和1940年,拖拉机、谷物联合收割机、玉米摘收机等工业品不断增加,说明美国的工业在不断恢复与发展,这与罗斯福新政致力于国家工业复兴有密切的关系。故选B项。4.下图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这项措施旨在()A.恢复银行信誉B.鼓励建立工会C.加强社会保障D.调整劳资关系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雇主、雇工、政府、蓝鹰,透过漫画中政府居中调停雇工和雇主的关系可知,该项措施的主旨是调整劳资关系。故选D项。5.海报是一种用来扩大宣传、辐射大众的艺术形式,其细节折射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右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重大改革中的某项政策的海报,为了执行这一政策,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直接发放救济物资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C.减耕减产补贴农业D.举办基础公共工程答案D解析根据海报中拿着劳动工具的人物形象,结合文字信息“工作付酬的美国”可知,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中“以工代赈”的相关知识,故答案为D项。6.罗斯福本人就很清楚地说过,他坚信“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制度”,“新政”把这个制度“从深渊中拉出来”。材料主要表明“新政”()A.并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B.是罗斯福总统坚信凯恩斯主义的产物C.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D.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答案A解析材料“他坚信‘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制度’”“‘新政’把这个制度‘从深渊中拉出来’”说明新政未触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根本,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新政与凯恩斯主义的关系,B项错误;材料强调新政拯救了危机中的美国经济而非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新政中国家干预经济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项错误。7.有人认为,罗斯福新政“起了政治上不满情绪的安全阀的作用”。这主要是指新政()A.消除了阶级矛盾B.缓和了社会矛盾C.遏制了法西斯势力D.消除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答案B解析罗斯福通过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推行“以工代赈”等措施增加就业,提供社会保障,缓和了社会矛盾。故选B项。8.剑桥大学教授刘瑜在《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一文中指出:“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罗斯福新政()A.建立了新的政治体制B.使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C.消除了国内社会矛盾D.强化了政府的管理职能答案D解析罗斯福上台后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