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同步练习A一、选择题(共8题,每题8分,共64分)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是①日本制订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②日本侵略行径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③日本乘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派军队侵朝④清政府不认真备战,只寄予希望于各国“调停”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答案】A【解析】甲午战争的背景应该从日本、朝鲜、中国和国际四个方面考虑。这里叙述都符合题意。2、甲午战争期间,下列战役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黄海战役②平壤战役③威海卫战役④辽东战役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③④②D④③②①【答案】B【解析】按教材排列即可。3、黄海海战的最严重的后果是A北洋舰队丧失主力B北洋舰队全军覆灭C战火烧到中国境内D北洋舰队丧失黄海海域制海权【答案】D【解析】黄海海战后,北洋舰队虽然受到损失,但主力尚存,由于李鸿章的避战自保政策,北洋躲进威海卫军港,使北洋舰队失去了黄河海域的制海权,直接导致战火烧到中国本土。4、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主要原因是A李鸿章奉行避战自保的方针B前线将领指挥不当C部分清军献船投敌D日军实力过于强大【答案】A【解析】在威海卫战役中,李鸿章下令不准出战,“如违令出战,虽胜利亦罪”,最终使北洋舰队全军覆灭。5、《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危害最大的是A赔款白银二亿两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建厂C开辟内河航运线D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答案】B【解析】投资设厂,依据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其它列强也会同样享有这样的权利,中国民族工业市场、原料、劳动力被抢占,所以对民族工业危害最大。6、《马关条约》体现出的日本侵华的特点有①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并重②割地与赔款并重③扶植傀儡与直接侵华并重④侵略中国与侵略中国周边国家并重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解析】依据《马关条约》的内容来分析。7、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日本政府由此向清政府勒索的白银总数为A一亿三千万两B一亿七千万两C二亿两D二亿三千万两【答案】D【解析】《马关条约》赔款再加赎辽费三千万两。8、促成法、德、俄三国联合干涉日本归还中国辽东半岛的主要因素是A日俄对东北地区的争夺B法国支持俄国抵制日本C日德争夺山东半岛D三国反对英日同盟【答案】A【解析】法、德、俄三国干涉还辽的核心国是俄,其实质是与日争取东北地区。二、问答题(共36分)9、试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政局和远东国际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国内:(1)洋务运动破产,清政府更加腐败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2)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维新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远东:(1)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2)日本国力加强,吞并朝鲜进程加快。(3)日本在远东扩张受到法、德、俄等国抵制;英国在远东地位下降,德俄势力加强,列强在远工地区的争夺更加激烈。【解析】从两个方面分析,中国政局和远东政局。中国政局要考虑对清王朝,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政治斗争的影响。远东政局不仅要考虑中日双方,还要考虑其它列强在远东实力的损益。中日甲午战争同步练习B一、选择题(共8题,每题8分,共64分)1、19世纪末,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是为了A实现其《国策基准》B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C实现其“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D解决其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答案】D【解析】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发展,但仍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国内市场狭小,因此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制定“大陆政策”,侵略中国。2、甲午战前,英国曾正式照会日本,“上海是英国在华利益的中心,因此当日后中日两国开战时,希望日本同意不在该港及附近作战”这表明英国A委婉地对日本发动对华战争提出警告B在日本对华战争上持姑息纵容的态度C在侵略中国的问题上已同日本结成同盟D希望日清战争不会影响上海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读懂材料即可理解,英国对日本的侵华,在不损害其在华利益的前提之下,可以放任,因此答案可明确。3、甲午战争中,日本之所以能够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主要是因为A北洋舰队未能先发制人择险扼守B北洋舰队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