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长》教学设计镇江市索普实验学校花蕾【教材简介】本文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二册中的一篇课文,选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先生的短篇小说《船长》。小说叙写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遭到“玛丽”号大轮猛烈撞击后即将沉没时,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安然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全文集中笔墨,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如运用动作描写,突出人物性格,在客轮遇险后,船长“沉着镇定地指挥、控制、领导”下达命令,一切都在听从他的调遣,危急中还不忘抢救见习水手克莱芒,突出了他果断、坚决、友爱的性格。再如“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一个典型的特写镜头,展现了他忠于职守、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学情分析】对于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理解故事的情节不成问题,但是否能感受到船长面临危急时“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伟大情操呢?为此,我们根据学生对船长品质的情感认同,但苦于没有危急时的生活体验而难以真正理解船长行为的特点,选择时机适量运用多媒体来适应学生特点,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目标预设】(一)知识与能力1、熟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理解“井然有序、做人之道”等词语。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运用对人物表情、语言、动作等描写揭示人物崇高精神,表达感情的写法。(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主学习,观看媒体展示的惊险现场,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品读、感悟;2、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班级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三)情感与态度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船长在危急关头,忠于职守、从容面对死亡,舍己救人、履行做人之道的崇高境界,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重点句子、段落,体会船长崇高的精神品质。难点:运用对比方法,揭示人物品质。【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中应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理念,本课教学将着眼整体,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在比较、联系中自主探究,在朗读与静思中深刻感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设计思路】采用情境创设法、情感激励法,选用多媒体课件(1、节选《泰坦尼克号》中危急关头的场景音响效果,展现船上混乱的局面以及船长、船员镇定的人物形象;2、朗读课文,配以悲壮且激昂的音乐)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波澜,与文本“零距离”接触。【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说明让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学习第一段,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上课伊始通过“小朋友,你们喜欢夏天吗?在夏天的时候,你喜欢做些什么?你们见过大大的荷叶吗?”揭题,并让学生就课题设疑(谁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你有没有想过变成别的东西?……)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1)“我”为什么想变成雨滴、小鱼、蝴蝶、蝈蝈?(2)“我”为什么最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也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埋下伏笔。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阅读课文,了解在船长沉着冷静的指挥下旅客和船员安全脱险的经过,感受船长临危不惧,忠于职守的英雄魅力。2、读中思考,理解“伟大的灵魂”、“黑色的雕像”等词句的含义。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教学过程:一、扣“险”导入1、同学们,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1870年3月17日的夜晚,在雾气笼罩的英吉利海峡上,发生了一场可怕的海难,面对死亡的威胁,诺曼底号上的乘客们惊慌失措。2、请大家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再来将诺曼底遇险的这段话齐读一遍。注意要将当时的混乱与可怕读出来!只听——3、你觉得自己读得如何?觉得大家读得怎样?3、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的头脑中闪现出一个词儿(板书:险)。二、顺“险”渲染1、然而,更险的一幕还在后面!谁来找一找?2、指名读。(1)评读第五自然段a.所有的乘客都在拼命地往小艇上挤呀!b.维持当时的秩序容易吗?把自己的生命都豁出去啦!c.失去理智的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整个人群!(2)想象再读。引说: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