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中实现人生的不断跨越来源:王雷英工作室作者:王雷英人生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一般的理解。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们服务。”而爱迪生认为“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造福”。列夫·托尔斯泰告诫:“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梁实秋在《还乡》中从另一个侧面说得更是透彻。“人生焉得没有遗憾的事?按照,‘不如意事常八九’的说法,遗憾的事真可说多了。我不那样悲观。我认为不如意的事大概不出几类:一、应该读的书没有读,应该做的事没有做,岁月空度,悔已无及。二、有机会可以亲近的大德彦俊,失之交臂,转瞬间已作右人。三、对我有恩、有情、有助的人,我未能尽力报告,深觉有愧于心。四、可以有幸去游的名山大川而未游,年事蹉跎,已无济胜之资。五、陆放翁‘但悲不见九州同’,我亦有同感。”看来,每一个生命都会有不一样的人生。于是,有人说:“人生如一条河”,上游是童年,宛如美丽的小溪,清澈见底,欢歌笑语奔流而下;中游是盛年,有奔腾浩荡,也有曲折回旋;下游是老年,有平静的迈阔,也有百川归海的博大和宽容。有人说:“人生如一盘棋”,讲的是落子无梅,必须全局在胸,否则难免一着不慎、全盘皆输。有人说:“人生如一场戏”,每个人都有特定角色,有主角,也有配角,但就这一“角”而言,又人人都是主角,只有演好每个角色,全剧才能成功落幕……可我觉得,人生更像刘翔的“跨栏”,一道一道的“障碍”是对你意志和实力的考验,又是对你跃向胜利的引领:是对你生命活力的激扬,又是对你在前进途中的不断“加油”!一个语文教师的人生,又总是和“课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有人说,课堂教学是有三个“四十几”组成的神圣殿堂:四十几分钟的时间,四十几平米的空间和四十几位学生的切磋,却产生着多少矛盾的冲突,滋润着多少饥渴的心灵,跃动着多少神奇的联想,又闪烁着多少智慧的火花……知识能力从这里获得,心灵智慧在这里启迪;未来人才从这里起步,名校名师在这里铸就。所以,语文课堂是师生心灵歌唱的课堂。韩信说:臣善将兵,大王善将将。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面对学生,就不是“将兵”,而是“将将”。每一个学生都会是不得了的“大将”。讲个名人的小故事吧!——《完人与能人》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为了稳健,一直任用那些没有缺点的人任北军的统帅。可事与愿违,他所选拔的这些修养甚好、几乎没有任何缺点的统帅,在拥有人力物力优势的情况下,却没有才华,一个个接连被南军将领打败,有一次几乎还丢了首都华盛顿。林肯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冷静下来,他分析了对方的将领,从杰克逊起,几乎个个都有明显的缺点,同时又都有个人的特长。林肯,他得出了如下的结论——“南方将军能善用其手下的长处,打败了自己任命的看来没有任何缺点,同时也不具有什么特长的北军将领。”于是林肯毅然任命格兰特将军为总司令。当时有人告诉他,此人嗜酒贪杯,难当大任。林肯何尝不知道酗酒可能误大事?但他更清楚在诸将领中,唯格兰特将军是决胜千里的帅才。后来的事实证明格兰特将军的受命正是南北战争的转折点。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杜拉克说:“倘若所有的人没有短处,其结果至多是平平凡凡的组织。所谓样样都是,必然是一无是处。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也往往越显著。有高峰必有深谷,谁也不可能是十项全能。”杜拉克还说:“发挥人的长处,才是组织的唯一的目的。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组织,使人的弱点不致影响其工作和成就。换句话说,筹划一个组织,关键在于着眼于人的长处。”因此,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有"容人之短"的度量和"激人之长"的胆识。对孩子来说,缺点正是他的特点。冰心说过“淘气的小子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鲁迅先生说得好:“后起的生命,总比以前的更有意义,更近完全,因此更有价值,更可宝贵。”对学生不要只是看他有什么缺点,而是看他能做什么。求其人能发挥所长,而不求全责备。正是从这个角度看,教师就要从呵护孩子娇嫩的心灵出发去作出课堂决策,来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