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与微课题共成长VIP免费

我与微课题共成长_第1页
1/6
我与微课题共成长_第2页
2/6
我与微课题共成长_第3页
3/6
我与微课题共成长-------微课题研究经验总结作业内容:回顾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既充满挑战,也充满乐趣。一开始,我对什么是微型课题一无所知,随着研究工作的开展,在不断的学习中,我逐渐感受到微型课题研究是当前教育上的热门话题,是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载体。那么,何为“微课程”呢?“微型课题研究”也称做微型科研,是指把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即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课题,并展开扎实的研究。研究的着眼点主要关注于教育教学细节,研究内容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真问题、实问题、小问题,研究的周期短,见效较快。微型课题研究具有“小切口、短周期、重过程、有实效”基本特征它要求我们从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着手去研究,它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不拘一格的自发研究行为。通过课题研究,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我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能力也在研究的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回顾课题研究的历程,我主要做好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一、结合学生实际,选准研究主题语文教学本就包罗万象,值得研究的课题很多。鉴于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我选择了研究利用学生的微型日记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常有学生抱怨作文难写,写来写去,就那几件事,就那几个题目,生活太过于平淡,写什么呢?也经常听到老师的牢骚,作文真是“学生越写越糊涂,教师越改越糊涂”,花费的气力最大,可总是收效甚微,学生的作文水平还是得不到切实的提高。结果造成了“学生怕写,教师怕改”的局面。我想,现在的学生真的是因为生活枯燥而没东西可写吗?到底在怕写作文的背后隐藏着什么?能否找到一个教师学生都欢迎的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方法呢?我开始了我的第一次调查。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希望能够写好作文的。在谈到如何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时,接近一半的学生表示要多写。可是多写势必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这与教改精神相抵触。这时我想到了日记,微型日记。为什么“日记”前增加“微型”二字?这还是缘于不能增加学生课业负担这一点。日记,既称微型,篇幅必然不大,每天只需要15分钟就够了。这样对课业负担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学生也能愉快接受,从而能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而日记的长期坚持性,就能有效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积极的影响。因此,我最终选择了本课题:利用微型日记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研究。二、有效指导,积极评价,激发学生日记写作的积极性。本课题需要学生的深度参与,学生的态度决定着课题研究的成败,因此,本课题实施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指导学生认真写作,维持学生写作的持久动力。针对大部分学生感到无话可说的现状,在第一堂指导课上,我着重指出日记的写作内容,指导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发掘写作的素材,使学生在写作之初就感到有话可讲,从而使课题得以顺利起步。为使学生日记能始终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为了能促动一些原本有些偷懒的同学,我对学生日记坚持**制,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批阅学生日记。这样做好处很多,既能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便于指导,又能有效地监督一部分不太自觉的学生,使他们养成习惯,更是教师评价学生日记的最好的契机。我总是喜欢在学生日记中的优美语句下加圈,或者写下一两句话,有时就是简单的一个字“好”,及时地加以积极性评价。结果显示,积极性评价确实能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而且,类似评价使学生在今后的写作过程中也努力地去完善自己的表达,在寻找最佳表达方式的同时锻炼自己的思维,培养良好的语感,从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学生在日记中能透露很多信息,如学会了观察事物,学会了体验生活,学会了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等等。对于这些可喜的信息,我总是在专门的讲评时间予以表扬。对于在日记中体现出的一些问题,我也及时指出。如有位学生对生活缺乏观察,导致日记没有内容,我就及时加以指导,教导他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推荐优秀学生日记供他学习。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我开通了班级博客,择优上传学生的日记。此举借助网络的力量,利用学生对于网络的好奇以及能够发表的驱动,极大地激发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我与微课题共成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