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谈《分数化成小数》的两次教学对比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如果我们不能突破“以本为本”的旧教材观,那么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在教学过程中就可能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不自觉地跟着教材走,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下面结合我在教学《分数化成小数》一课,通过两次教学对比,经历了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过程。案例比较案例一:一、铺垫准备1.把分数改写成除法。====2.把、、1化为小数。师:我们学会了把十进分数化成小数,那么,非十进分数化成小数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把分数化成小数。二、教学新课1.出示;把、、、、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学生纷纷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改写成除法(用分子除以分母化成小数点)。有学生说,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意思就是用分子除以分母。师;奇怪,这些分子同是3的分数有的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却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是为什么?生:看来,原因在分母上。生:肯定是因为分母不同。:寻我们就把分母分解质因数来看看;4=2×214=2×725=5×520=2×1040=2×2×2×5师:观察这些分母所含质因数的情况,你们有什么发现?生:我看出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母里只含有质因数2和5。生: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含有2、5以外的质因数。……案例二一、准备练习把、、1化为小数。师:这些十进分数,大家很快地化成了小数,那么你们一定在想——生:那些非十进分数怎样化为小数呢?生:一般的分数怎样化成小数点呢?生:……师:这一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出示例题:把、、、、、化为小数。师:请大家想想办法,把这些分数化成小数。生:可以把这些分数改写成十进分数,再化为小数。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板书:===0.6===0.35===0.625===0.225教师不露声色地写下去:=生:的分母很难改写成十进分数。生:看来,改写成十进分数的方法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生: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可以把分子除以分母,除得的商即成了小数。=4÷9(生插话:可取近似值)师:就保留三位小数吧!≈0.444生:=5÷14≈0.357师:这个方法适用于前几个分数吗?(生验证)(略)生:看来用改写成除数的方法,可以解决所有分数化成小数的问题。生:化成十进分数的方法只适应那些能化为十进分数的分数。师:看看这些分数都化成了小数,你们又在想什么?生:(观察片刻后)我想,为什么有的化成了有限小数,有的却不能呢?生:我发现,那些不能化成十进分数的分数都不能化为有限小数,这是为什么呢?生: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与分母能不能扩大为10、100、1000等有关。生:分母能扩大为10、100、1000等,就一定含有2或5、4或25、125或8、625或16等因数。生:我觉得,凡分母含有3、7、11这些质因数的,就不能扩大为10、100、1000等。生;也就是说,分母含有3、7、11等质因数的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生:那我们把这些分母分解质因数看看。教师板书:5=5×19=3×320=2×2×540=2×2×2×58=2×2×2师:现在,大家有什么发现?生:分母中含有质因数2、5的,就能化成十进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生:不对!14中也有质因数2,却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生:应该说,分母中只含有2或5质因数的,就能化成有限小数。生;分母含有2、5以外的质因数的,就不能化成十进分数,也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师:我们终于找到了分数能否化为有限小数的规律。师;出示问题:下面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吗,为什么?、、3、3、学生讨论到时,学生产生了争议。通过观察、讨论、思辨、严密了“规律”,冠以一个最简分数的前提。案例分析:案例一中,由于教师的牵引,学生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教师为他们遮风挡雨。学生是听话的好孩子,整个教学过程很顺当。教师特意把题中分子都改为3,学生无需仔细观察、猜测、推理,就会轻松地“发现”:“看来,原因在分母上!”接着,教师又强行指令:“我们就把分母分解质因数来看看!”学生依含而行,把分母分解质因数后,很快“发现”了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整个“发现”过程都是在教师布控和指令下完成的。课堂上顺顺当当,看起来学生似乎个个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