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富有同情心同情心是构成完美个性、良好品德的要素之一。同情心的培养也要从小开始,这对现在的独生子女尤为重要。3-6岁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和交往能力,并逐渐形成是非观。所以,家长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鼓励孩子关爱别的小朋友在和小朋友玩耍的时候,小朋友摔倒了,有些孩子也会跟着跟着哭了起来。对于这样的情况,家长不能取笑和责怪他。虽然孩子因为年幼而分不清自己的痛苦与他人的痛苦,但这却是他日后产生同情心的重要心理基础,家长应该欣慰才对。培养孩子对动植物及物品的爱护孩子在玩耍的时候,会很自然的把玩具富予生命,和它们说话。家长可以让孩子在无意识中感觉玩具是有感情的,对玩具不会随意的摔坏或者乱扔。引导孩子关心体贴长辈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扮演病人、医生等角色,体验生病时的痛苦,体会医生给人治病的快乐;从而懂得要去同情、帮助有困难的人。表扬孩子有同情心的行为当孩子做出充满善意的举动时,要告诉他做得对,这样的表扬说的越具体越好:“你把你的画笔借给小明用,真是太大方了!你看他多高兴啊!”另外,也可开展其他的情景游戏,如在下雨的时候和没有雨伞的人共撑一把伞、在拥挤的公交车上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等,来培养孩子互助友爱的精神,使孩子懂得只有众人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