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物理图象问题分析学案14物理图象问题分析【考情分析】【考点预测】图象能形象地表述物理规律、描述物理过程,能直观地展现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趋势,利用图象解决物理问题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因此,对图象问题的考查成为近几年的热点.预计2014年高考仍会加强对图象的考查,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①会识图:理解图象的意义,斜率、截距、面积的意义.②会作图:依据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规律作出图象.③会用图:能结合物理公式和图象分析解决物理问题.考题1对图象物理意义的考查例1(14分)小军看到打桩机,对打桩机的工作原理产生了兴趣.他构建了一个打桩机的简易模型,如图1甲所示.他设想,用恒定大小的拉力F拉动绳端B,使物体从A点(与钉子接触处)由静止开始运动,上升一段高度后撤去F,物体运动到最高点后自由下落并撞击钉子,将钉子打入一定深度.按此模型分析,若物体质量m=1kg,上升了1m高度时撤去拉力,撤去拉力前物体的动能Ek与上升高度h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图1(1)求物体上升到0.4m高度处F的瞬时功率.(2)若物体撞击钉子后瞬间弹起,且使其不再落下,钉子获得20J的动能向下运动.钉子总长为10cm.撞击前插入部分可以忽略,不计钉子重力.已知钉子在插入过程中所受阻力Ff与深度x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求钉子能够插入的最大深度.审题突破①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的动能增加,由动能定理可求F的大小.②钉子所受阻力Ff与深度x成正比,可用平均力f求阻力的功.解析(1)撤去F前,根据动能定理,有(F-mg)h=Ek-0(2分)由题图乙得,斜率为k=F-mg=20N(1分)得F=30N(1分)又由题图乙得,h=0.4m时,Ek=8J,则v=4m/s(2分)PF=Fv=120W(1分)(2)碰撞后,对钉子,有-x′=0-Ek′(2分)已知Ek′=20J=(2分)又由题图丙得k′=105N/m(1分)解得:x′=0.02m(2分)答案(1)120W(2)0.02m规律方法分析图象,首先要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理解图象所描述的物理规律.1.理解横坐标、纵坐标的物理意义(1)确认横坐标、纵坐标对应的物理量各是什么.(2)坐标轴物理量的单位也是绝不能忽视的.(3)在实际中,因作图的需要,常会出现横、纵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不是(0,0)的情况,所以必须关注坐标轴的起点数值.2.理解斜率、面积的物理意义(1)图线的斜率的意义要理解物理图象中斜率的含义,首先要看清图象的两个坐标轴.①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纵坐标表示位移,横坐标表示时间,因此图线中某两点连线的斜率表示平均速度,图线上某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瞬时速度;②v-t图线上两点连线的斜率和某点切线的斜率,分别表示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③线圈的Φ-t图象(Φ为磁通量),斜率表示感应电动势;④恒力做功的W-l图象(l为恒力方向上的位移),斜率表示恒力的大小;⑤沿电场线方向的φ-x图象(φ为电势,x为位移),其斜率的大小等于电场强度;⑥用自由落体运动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的v2-x图象(v为速度,x为下落位移),其斜率为重力加速度的2倍;⑦不同带电粒子在同一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v-r图象(v为速度,r为半径),其斜率跟带电粒子的比荷成正比.(2)面积的物理意义①在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中,图线和时间轴之间的面积,等于速度v与时间t的乘积,因此它表示相应时间内质点通过的位移;②在a-t图象中,图线和时间轴之间的面积,等于加速度a与时间t的乘积,表示质点在相应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③线圈中电磁感应的E-t图象(E为感应电动势),图线跟t坐标轴之间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线圈磁通量的变化量;④力F移动物体在力的方向上产生一段位移l,F-l图象中曲线和l坐标轴之间的面积表示F做的功,如果F是静电力,此面积表示电势能的减小量,如果F是合力,则此面积表示物体动能的增加量;⑤静电场中的E-x图象(E为电场强度,x为沿电场线方向的位移),曲线和x坐标轴之间的面积表示相应两点间的电势差.突破练习1.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同时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2所示,则()图2A.1s时甲和乙相遇B.2s时甲的速度方向反向C.2s~6s内甲相对乙做匀速直线运动D.4s时乙的加速度方向反向答案C解析由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