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指南》大家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为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而制定的。《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方面,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我们作为幼儿园教师,不仅仅要理解、牢牢记住指南,更要认真贯彻指南,落实指南,用指南更好的为幼儿服务,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首先,落实指南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可以把指南看成一个指南针而非标准尺度。不同地区间幼儿的学习水平存在着差异性,同一年龄段的幼儿也存在学习方式的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我们不能简单的把《指南》当做衡量幼儿学习与发展水平的标尺,而是通过《指南》对儿童的学习方式做一些最基本的价值判断和教育导向,在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中,支持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在健康领域方面,中班幼儿应该能够穿脱衣服,鞋袜,能整理自己的物品。本学期初期我们班的小朋友基本上都能午睡后自己穿好衣服,并整理自己的被子,但是有两位小朋友每天午睡起床后就坐在小床上等着老师过去给他们穿衣服。一位是刘江涛,他是中班新转来的小朋友,虽然年龄已经到了上中班的年龄,但是他没有上过小班,生活自理能力稍差一些,我们就从短裤,背心开始手把手的去教他穿衣服的方法。另一位小朋友是杨采涵,涵涵会自己穿衣服,她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但是她平时在家依赖性比较强,都是长辈帮她穿衣服,所以她会认为在幼儿园应该是老师给穿衣服,我们了解之后,首先是通过课堂教育活动,让涵涵认识到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明确的告诉她起床之后是要自己穿衣服的,然后用小奖励和口头表扬的办法促进涵涵自己穿衣叠被的积极性,并且跟涵涵的家长进行了简单的沟通,家人在家也鼓励涵涵自己穿衣服。经过一段时间后,两位小朋友都能自己穿衣叠被了,虽然同样是不穿衣服,但是两个小朋友的发展水平是有差别的,我们也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办法去帮助他们,最终提高了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的水平。其次是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尊重幼儿在学习游戏中主体性的原则。在指南说明中提到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幼儿期所必须的学习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在区角活动中,我们认真落实指南方针,突出幼儿游戏的主体性,不仅体验到游戏的快乐,而且学习品质得到了培养。我们班一群小朋友在角色区小超市活动,除了陈子浩坐在小超市的收银台里,其他几个小朋友聚在小超市旁边做饭的区域玩,子浩不开心的坐在小超市里嘴里说着没有人来买东西,不好玩。我对他说,平时诚诚当收银员的时候超市买东西的人是很多的,你去请教请教诚诚,问问他应该怎么办?子浩走出超市去和诚诚讨论,不一会诚诚和子浩一起走进收银台,只见诚诚对着一群做饭的小朋友说“快来买东西吧,超市的水果可新鲜啦,快来看看”叫卖了一会,子浩明白了,也做起了小超市的宣传,引来了一群小顾客。我们发现问题后没有直接告诉他解决办法,而是引导幼儿去找办法自己解决问题,通过这样主动学习的过程,提升了幼儿的自信心,获得游戏的快乐,并且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反思、实践,将《指南》精神真正落实到未来的工作中,一切为了幼儿更好地发展,努力学习钻研,不断完善自己,和幼儿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