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建原理总复习题一、填空题1、公共建筑通常以(使用)、(辅助)、(交通)三种空间组成。2、一般把出入口、通道、过厅、门厅、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等称之为建筑的(交通联系)空间。3、公共建筑的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枢纽交通)三种基本空间形式。4、公共建筑空间组合中水平交通空间的布局,应与整体空间密切联系,要直接、通畅,防止(曲折多变),具备良好的采光与通风。5、公共建筑空间组合中水平交通空间如过道、过厅、通廊等,除作主要的交通联系外可兼具(其他服务功能)。如医院门诊部的宽形过道,可兼供(候诊)之用。6、公共建筑空间组合中的通道的宽度与长度,主要根据功能需要、防火规定及(建筑空间处理的需要)来决定。7、在公共建筑空间组合中,作为垂直交通的手段,常用的有(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及坡道等形式。8、公共建筑空间组合中交通枢纽部位主要是指为人流集散、方向的转换、空间的过渡以及与通道、楼梯等空间的衔接等,而设置的(门厅、过厅)等空间形式,起到交通枢纽与空间过渡的作用。9、公共建筑空间组合中交通枢纽的设计,主要依据(功能、精神)两方面的要求。10、在公共建筑门厅的空间环境中,除需考虑空间的尺度外,还应考虑空间的(导向)作用。11、在进行公共建筑空间组合时,反映在位置、朝向、采光及交通联系等方面,应有(主次)之分。12、在进行公共建筑空间组合时,功能分区的主次关系,应与具体的(使用顺序)密切结合。13、建筑物内部(使用程序)不仅影响着平面布局方式,同时也影响着空间的安排及出入口设置等。14、为了更清楚、更简明地表示建筑物内部的使用关系,常以一种简明的分析图表示公共建筑的内部使用程序,我们通常称之为(功能关系图)。15、公共建筑走道式空间组合是利用走道将房间连接起来,各房间沿走道一侧或两侧布置。这种组合方式使各房间使用上保持(独立性),而各房间又通过走廊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空间整体。16、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采用的是“自由灵活的空间组合”开创了(流动空间)的新概念。17、美国纽约赖特设计的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展厅空间布置采用形式是(串联式)。18、赖特的古根汗姆美术馆和贝律铭的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是运用(几何形)构图。19、功能与(流线)分析是现代建筑设计最常用的手段。20、同样大小的空间饰以冷色调较饰以暖色调给人的感觉要(大)。21、欲使过高的天花板感觉低矮一点,该天花板宜选用(明色和暖色)的色彩。22、为保持室内空间稳定感,房间的低处宜采用(低明度)色彩。23、光源与人眼处于(0—30)度时眩光最强烈。24、(尺度)的概念是建筑物整体或局部给人的视角印象大小和其实际大小的关系。25、美的比例,必然正确的体现材料的(力学特征)。26、人民大会堂顶棚采用层层退晕的划分,加上满天星的灯光效果,主要为了解决顶棚(下坠)问题。27、利用采光与灯光的不同效果,可以调整空间的(尺度感)感。28、不同文化形成独特的(比例)形式。29、‘稳定’所涉及的要素是上与下之间的相对(轻重)关系的处理。30、总图布置要因地制宜,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紧凑,节约因地;适当处理个体与群体,空间与体形,绿化和小品的关系;合理解决采光、通风、朝向、交通与人流的组织。31、要使一座建筑显得富有活力,形式生动,在构图中应采用(对比)的手法。32、对比的手法有轴线对比、体量对比、方向对比、(虚实)对比、色彩对比。33、巴西国会大厦在体型组合中采用了(对比与协调)的手法。34、展览建筑一般使用(穿套)式的空间组合形式。35、影剧院建筑空间组合的核心问题是(观众厅)、舞台、休息厅、门厅之间的关系。36、博物馆设计一般要解决好三线问题——(流线、视线、光线)。37、公共建筑对称的门厅,常采用轴线的方法表示空间的(方向)感。38、室外空间的构成,主要依赖于(建筑和建筑群体组合)。39、在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的布局中,强调了各种空间之间的(对比)。40、建筑构图原理的基本范畴有主从与重点、对比与呼应、均衡与(稳定)、节奏与(韵律)和比例与(尺度)。41、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