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语言训练点,走好习作第一步——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中落实语言训练点的几点思考摘要: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低年级开始就应该立足文本,找准语言训练点来提高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本文结合实例,从“穿插说话训练,培养语言习惯”;“抓住关键词句,学会迁移运用”;“找准训练重点,理清表达条理”和“展开合理想象,提高表达能力。”这四个方面来阐述了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中落实语言训练点的几点做法。关键词:语言训练说话写话在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前言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可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既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任务,也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我们老师如何能把语文工具更好地传给学生,让他们能运用自如呢?经过这几年的实践与思考,笔者认为在低年段就要结合文本,找准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走好习作的第一步。一、穿插说话训练,培养语言习惯。虽说低年段语文学习的重点是识字写字,但是培养好语言表达的习惯是不容忽视的。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说话也是如此,语言表达的好习惯一旦养成,对于今后的习作会有极大的帮助。因此,在低年段我们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规范语言”。在教学生字时,我们也应该进行语言的训练。比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第32课《太空生活趣事多》中的生字“飘”时,除了进行字音、字形、字义的教学外,我让学生自由组词,有一位学生组了“飘扬”一词,我便引导学生用“飘扬”进行说话,有学生说“红旗在飘扬。”我又引导学生说“怎样的红旗在哪儿飘扬”,有学生补充“大大的红旗在学校飘扬。”我再次引导学生将“大大的”换成更加贴切优美的词语,有学生说“鲜艳的”,有学生说“美丽的”,我表扬他们用词更加优美准确了。我再引导学生思考——红旗是在学校哪个地方飘扬,学生醒悟过来,说是在“学校的上空”。我表扬大家这样说才清晰明白,最后,让大家把表达准确优美的句子“鲜艳的红旗在学校上空飘扬”齐读一遍,形成语感。在每一节课教学生字的环节,我基本上都会选择一个字对学生进行类似的说话训练,长此以往,很多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口头表达习惯,为今后的“习作”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基础。二、抓住关键词句,学会迁移运用。要让学生更稳健地走上写作道路,我们应该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语言的发展规律。不管在哪个领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几乎都是“模仿”,说话写话也不例外。在我们的教科书里,有很多难得的好例子,它们既是学生“仿写”的好样板,也是老师教学的好帮手。比如,二年级下册第8课《葡萄沟》中有一个描写葡萄的句子——“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我首先利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五光十色”,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东西是五光十色的并练习用“五光十色”说话。在学生理解领悟、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仿写练习——从以下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仿写。到了春天,花儿一大丛一大丛地开在草地上,有_______的、_____的、_______的、_________的、粉蓝的,______________,漂亮极了。到了夜晚,彩灯都亮起来了,有_______的、_____的、_______的、_________的、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耀眼极了。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们很轻松地就完成了这次写句子,而且对这种句式以及描写方法记忆深刻,在后来的写话中,有不少同学都能自然而然地用上这种句式,使自己的文段增色不少。三、找准训练重点,理清表达条理。低年段的孩子一般在写话时没有先后顺序的概念,往往是想到什么便写什么,所以写出的东西比较凌乱。如何引导学生说话写话更有条理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指导。我们可以充分挖掘教材,找准此类训练点,加进一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关联词语,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表达一个过程。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第21课《称象》时,我发现有一段话是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