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留守学生克服厌学情绪钟祥一中李长江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做生意的机会比较多,孩子留守在家,现在农村就大量存在着这种现象,我们学校也不例外。所谓“留守学生”就是父母外出务工经商,将子女留在家里跟随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生活,在家里接受教育,从而形成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我们把这类学生称为“留守学生”。而这一弱势群体中还有一部分厌学的学生。因此,留守学生成为我们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非常重视的问题之一。我现在所带的高二(9)班这类学生的人数共有16人,占全班学生数的近四分之一,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其中成绩良好以上的有7人,成绩中等偏下的共有9人,其中“双差”的就有4人,比重也不小。这些留守的厌学学生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当他们遇到困惑、烦恼的时候,无法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远离了父母亲的关爱和教育。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比较少,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而现在的监护人往往都是年老体弱者,文化水平低,无法真正担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重任。他们只知道疼爱孩子,对孩子溺爱有加,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却不知怎么管教,或只知道关心生活,不关心学习上的需求,总是用传统的目光看待现在的孩子,让他们得到太多的自由,使他们普遍缺乏良好的教育氛围,长期处于无人管束的真空状态。我经过把留守学生现状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同时为了指导家长重视,着手进行提高留守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制订出下面几个引导留守学生克服厌学的对策。如何有效地矫治孩子的厌学症呢?1.改善环境,愉悦心境要改变厌学孩子对生活的态度、对学习的认识,首先就必须要改善他们所处的环境。一个好的环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之间相互配合。社会的鼓励、家长的关怀、教师的重视、同学的友好都有利于营造一个重学、乐学的氛围,消除厌学孩子被抛弃、被歧视的感觉,对学习由厌恶感、恐惧感变为愉悦感、舒适感,从而积极、主动、愉快地开始新环境中的生活、学习。2.改变观念,接受自我让厌学孩子重新认识自我价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这是变厌学为乐学的重要一环。应认真地发现厌学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从正面予以肯定,并不断强化,让他在前后比较中接受自我,认识到自己并非无可救药,而是能学好的,相信自己也是有能力的、有前途的和受尊重的,改变自己无能的观念。当然,对厌学孩子的评价必须客观、中肯、善意,不能讽刺偏激,以免增添逆反情绪。3.培养兴趣,树立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厌学情绪的孩子对自我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后,随即就要开始自我实践,这种尝试结果的好坏是他能否彻底转变的关键。要尽量创造环境让厌学孩子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品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彻底矫治厌学的心理障碍。当然,对于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厌学孩子,靠以上常规性的辅导和转化还不能根治的,就必须尽早请心理医生诊断,利用医学手段来治疗厌学症。1、给这些留守学生更多的关爱,努力争取提高留守学生的成绩。具体做法是:用奖励代替惩罚、从小处着手,播撒爱的阳光。(1)陶行知先生说过:“大家愿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子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造。”他要求教育者“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真善美的活人。”具体做法是:①把留守学生看作自己的亲人,与他们之间建立了平等、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②对学习困难的留守学生,绝对不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如挖苦、讽刺、训斥指责,而是与他们共同分析成绩差的原因,探讨学习方法。③利用休息时间侧重学习有困难的留守学生,帮他们补基础知识,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2)在师爱中运用一点“偏爱”,通过学习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理论,在平等对待学生的同时,给留守学生中的学困生一点“偏爱”,这样更有利于教育他们。2、努力培养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厌学学生转化的具体措施:(1)多用鼓励的语言,不吝惜表扬:①设立“进步奖”比一比谁的进步大,激起他们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