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之浅谈榆中县周前学校李菊香近几年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确实为课堂教学增添了许多生机与活力,但在新课改华丽的外衣下,也有许多名不副实的现象,比如有的教师为了为了课改而课改,追求教学形式的新颖,让许多课堂活动取代了讲解交流,取代了理性思考,显得华而不实,使课堂教学总难达到该有的理想状态。所以,我认为,课程改革不管怎样改,教学的实效性还是最重要的,本人结合自己这十几年来的教学历程,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与活力;新课改,让语文教学更精彩。“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我认为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既要师生互动起来,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课堂的实效,就是向40分钟要质量,在40分钟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收益,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那么在课堂中老师应该怎样才能更好的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呢?一、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未来教育要求教师成为多面手,会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我们发现新教材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转变教学观念,才能迎着课标、课改的潮流而上。为此,我们平时应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多参与网络平台的教研活动,而且要经常大量阅读相关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展自己的学科知识,集思广益,了解语文教学最新动态,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不断提升自己,充实自己,才能从容驾驭日益开放的课堂。二、精力要用在课前这里的精力要用在课前,我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首先得认真去读通读懂教材,也就是吃透教材。教材中哪些地方不容易理解的标出来。查阅教学参考或其它工具书,该划线的划线,该注释的注释。教师吃透了教材,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随机应变的驾驭课堂,试想:离开了对教材的认真钻研,能上出实实在在、教学效率高的课么?这是不言而喻的。2、了解学生在一堂课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教学目标的确立是非常重要的,而教学目标确立的前提是对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了解学生的差异,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比如有些课文,学生早就熟读成诵了,那教师就不要再作过多的描绘;有些课文,学生对它的时代背景一无所知,就有必要作一些介绍。这样,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既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考虑到时间的限制,制定出符合实际,又非常科学的教学目标。如果在不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从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恐怕是岌岌可危。3、认真编写教案写教案是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要想上出实实在在的课,还得需要认真编写教案。所以,我认为“实”应从写教案做起。教案的实,应在实用上下工夫教案只需写清教学过程的几个环节,写清每个环节要分哪几步走,大可不必将每一句话一字不漏的都写上去。其实,教师对教材吃透了,对学生了解了,再加上扎实的基本功,在课堂上就会胸有成竹,得心应手,举一反三,有效地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但是如果教学的基本功不扎实,没有较娴熟的教学艺术,那么你的教安即使写得再好,也不一定上出非常理想的课。所以,我认为,教案必须要写,而且要努力写好,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把教案这个“死”的东西变为教学过程中的活的、实实在在的东西,这是我们在备课中要特别重视的一个环节,不然就真成了“纸上谈兵”了。4、教学方法我认为,教学中,教学方法犹为重要。我们应当在教学方法上狠下工夫,努力去追求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以求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那种不讲究教学方法的教学是要不得的,因此,我们的教学方法就得克服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等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观。语文教学需要不断改革,方法要不断探索,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归根结底只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