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第Ⅰ卷一、(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据《汉书》记载,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A.丞相B.郡守C.刺史D.州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给出的“汉书”“郡国”“省察冶状”等关键词,可以判断时期是汉朝,职能是监察,故这一官员的身份应该是汉代的刺史。故本题正确答案应该选C项。丞相、郡守均为行政长官,州牧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都不负有监察职责,排除AB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刺史制度2.据《史记》载:“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而确立的制度是:A.分封制B.井田制C.礼乐制D.宗法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关于王位继承还没有明确稳定的制度保证顺利进行,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而确立的制度是宗法制。宗法制确立嫡长子继承原则,解决了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均与解决继承问题无关,排除ABC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3.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履至尊而制六合”,此时期中国历史的变化是:A.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B.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C.从诸侯争霸到中央集权D.从封邦建国到设置郡县【答案】G【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特点,“履至尊而制六合”反映了秦朝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此时中国历史的变化应为从诸侯争霸到中央集权的发展,故答案为C项。夏朝王位世袭制的确立,实现了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的变化,故A项错误;B项所述反映了经济领域的变化,与材料无关,排除;封邦建国反映了西周初分封制的实行,应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背景4.中国各省的简称来源多种多样,浙江简称“浙”,来源是钱塘江的古称,那么山东简称“鲁”、山西简称“晋”,其来源是:A.武王伐纣B.西周分封C.春秋争霸D.山川地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山东是西周实行分封制时鲁国所在地,山西是晋国所在地,山东简称“鲁”、山西简称“晋”,其来源是西周分封制的实行,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均与两省的简称无关,排除AC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5.王夫之认为“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表明他:A.意识到郡县制改革的迫切性B.通过理学解释治乱兴衰C.强调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D.利用盛衰论谴告统治者【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占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说明郡县制的存在有其必然性,故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王夫之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故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中没有提到盛衰论,故D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郡县制6.历史上的改朝摸代,往往意味着国家颜色的变换。周得火德,尚红;秦灭周,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看似简单的黑红白青黄更替背后,是一种影响了中国王朝政治几千年的“五德始终说”。“颜色革命”实质上反映出:A.儒学宣扬以德治国B.君权神授深入人心C.维护统治的合法性D.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五德始终说”认为每一朝代的德性与五行规律相匹配,以此证明自己的政权是顺应天命,存在合理性。故答案为C项。以德治国的“德”是指道德,与“五德始终说”的德不是一回事,排除A项;“五德始终说”证明每一政权的确立有其必然规律,与君权神授无关,排除B项;D项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理论7.钱穆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学术环境不普遍,……限于少数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