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7.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习题人民版必修1一、选择题1.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反抗专制统治的过程中,英国革命曾有一个阶段背离了出发点,走向反面。能支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A.查理一世解散议会,实行无议会统治B.克伦威尔解散议会,实行独裁统治C.议会发动政变,拥立威廉和玛丽D.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王权【解析】依据教材知识,英国革命的出发点是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四个选项都是英国革命过程中的相关史实,但A项是英国君主行为,并不是资产阶级,排除A项;B项是一种资产阶级专制,符合题意;C项是光荣革命,D项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C、D两项都没有背离出发点。【答案】B2.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A.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B.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C.以和平方式进行变革,推动社会进步D.克服王权的专制,建立议会的主权【解析】1688年“光荣革命”以和平方式进行,是一场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它使英国上下达成共识即抛弃革命,用和平渐进方式实行制度创新,促进国家的近代化,这是英国模式的鲜明特点。故选C项。【答案】C3.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这标志着()A.形成了责任内阁制B.出现了两党制C.建立了君主立宪制D.确立了共和制【解析】《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使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答案】C4.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A.防止国王独断专行B.扩大议会的权力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D.扩大国王的行政权【解析】“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由此可以看出,法律剥夺了国王的专制权力,故选A项。【答案】A5.英国首相拥有的权力有()①各部大臣的提名权②各项重大政策的决策权③高级文官的任命权④内阁会议的主持权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国王“统而不治”,议会居权力中心,内阁对议会负责,首相拥有各部大臣的提名权、各项重大政策的决策权、高级文官的任命权及内阁会议的主持权等行政权。【答案】A6.假如英国议会对政府提出了不信任案,内阁的选择是()A.要么下台,要么解除首相职务B.要么下台,要么重新进行议会选举C.要么解散议会,要么让英王下台D.要么下台,要么宣布由英王调解【解析】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答案】B7.1701年英国嗣位法规定“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是属于议会;以后凡议会谴责、定罪的人,国王都不能任意赦免”。这反映了()A.议会进一步抑制了王权B.国王与议会相互制约C.国王权力得到了加强D.责任内阁制形成【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材料中显示嗣位法进一步剥夺了国王的人事任免权和赦免权,权力进一步向议会转移,所以选A,排除C;B与材料意思不符合;D形成于1721年后。【答案】A8.18世纪,英国人常说: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王权是完美的权力。这表明()A.内阁制度形成,国王成为“虚君”B.王权与议会权力实现分割C.普遍选举权得到了广泛落实D.工业资产阶级分享了权力【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8世纪中期,随着责任内阁制的完善,英国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统而不治,只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内阁行使行政权。故材料中“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表明国王成为“虚君”,王权与内阁权力实现分割,故B项说法错误,A项正确。C、D两项说法与材料无关。【答案】A9.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攻打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这表明()A.英王是政府首脑,掌握国家实际行政权B.英王可以最终决定是否对外宣战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D.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解析】英国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