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书简》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3.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4.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二、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元“红色经典”第一课。作者在信中谈了很多,谈小鸟,谈动物,谈花草,谈自然景物,这些都展示了女革命家心理的优美:那就是对生命的热爱!正向许多革命者一样,只有在监狱中,她才有空闲时间,又被限制着不能谈别的事;而她写信的对象又是她的挚友,她才会随便的漫谈。这样,我们就窥见了作为一个战士的女性的另一面。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不能不为作者高尚的人格和美好心灵所感动。三、设计理念: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本课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品味语言的优美,以此为依托,更好的走进作者的内心,了解作者,理解文本,从而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四、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与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2.过程与方法: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初读读内容,精读品语,朗读悟情感三个环节来理解主旨,品味感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逆境之中也要坚强与乐观,体会自己生活中生命的含义。五、学习重点:理解主旨,品味文中富有感情的句子和段落,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态度,理解作者用“美丽的生命去诠释生命的美丽”。六、学习难点: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写自己在狱中生活的艰苦、自己的斗志,而是满怀喜悦的描述自然美景呢?七、学法指导1.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概括大意,把握主旨。2.品读赏析优美句子。八、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1.字词注音信笺()飒飒()奄奄()一息霹雳()小心翼翼()鸫()鸟踱()步头晕目眩()万籁()俱寂阴霾()鸣啭()蓦()然2.词语解释:亭亭玉立:扶疏:肃穆:奄奄一息:万籁俱寂:阴霾:不可思议:3.走进作者:罗莎·卢森堡(1871年—1919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著名政治活动家和理论家,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左派领袖。曾多次被捕,在狱中以“尤里乌斯”为笔名,写出小册子《社会民主党的危机》。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后出狱,旋即投身战斗,并从事建立德国共产党工作。列宁称她是“世界无产阶级国际的优秀人物”“国际社会主义的永垂不朽的领袖”。4.了解背景:罗莎·卢森堡是一位巾帼英雄,是西方的秋瑾。她不仅有一股英侠之气,而且满腹才华、文采斐然。她多次入狱,却不沉沦,笔耕不辍,写下了既充满革命激情又体现普遍人类情怀的《狱中书简》。5.读过本文后,你是否有疑惑?若有,请写在下面。(二)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概括内容课文写了哪几件事?从文中找出标志性语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2.朗读课文,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感。文章的基调往往跟文中较大量出现的词语有密切关系,请指出课文中的这类词语。(三)品读探究阅读最后一段,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1)“它要压倒雷声,唱亮昏暗”是鸟的感觉还是人的感觉?作者失去人身自由,为什么没有阴郁的感觉?(2)“夜莺的歌声,像灿烂的银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可以这样形容?2.在文中进一步找出能表现“生命沉醉”的美好感觉和赞美生命力的相关重要语句,加以赏析。(四)拓展延伸1.积累名言2.请写出罗莎?卢森堡给你的感想。3.以“生命”为开头,写一段话,展示你对生命意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