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厘米》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这一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接着,教材指出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的度量单位的重要性。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量线段的长度。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发展空间观念。4、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表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尺以及可度量长度的物体若干。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整理学具,整理好了,看谁坐的最神气。师:为了表扬大家,老师在课前给大家讲个故事,怎么样呢?我知道小朋友肯定最爱听故事了。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做小矮人,就是他了(课件显示),你别看他个小,他做的衣服可好了,有一天,一位老爷爷带着他的大孙子来做衣服,他的孙子长的怎么样?(很高)对了。老爷爷告诉小矮人,他孙子身长3拃,你知道1拃是多长吗?老师告诉你这就是1拃,(用手比划)你能像老师一样比划吗?(小朋友们学本领是速度真快)小矮人把尺寸记录下来,回家后,他就开始做衣服了,1拃,2拃,3拃。几天后,老爷爷来取衣服了,给孙子穿上,太小了,老爷爷很生气的说:告诉你3拃,你怎么做成2拃呢?小矮人很委屈的说:我是做了3拃啊?怎么就那么小呢,这是怎么回事呢?他在家捂着脑门想啊想,忽然,他笑了,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我们班的小朋友知道吗?猜一猜,这次他要做几拃呢?到底做了几拃呢?我们来看看,1拃,2拃,3拃,4拃,5拃,这件衣服做好了。几天后,老爷爷带着孙子来一试,真好,开心的付了钱走了。小矮人完成了这个任务,真替他高兴。今天啊,老师带来了一只盒子,准备用它来装漂亮的花,看看一节课下来,小朋友们能得到多少朵花。老师发现,在讲故事的时候,小朋友听得特别认真,还能够积极的回答问题,所以老师给全班的小朋友奖上一个好习惯的花。过渡语:今天小矮人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原来他想和我们班小朋友一起寻找,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测量长度的方法。二.创设情境,引入长度单位1.比铅笔的长度,引出厘米(1)比三枝铅笔今天,咱们先来做个游戏好不好,比比谁的小眼睛最亮.哪支铅笔最长,哪支铅笔最短?(出示是由许多小长方形组成的纸,上面有三支铅笔,分别占了3格,5格和6格)。你怎么知道的呢?(数格子)数格子是个不错的方法。3格,5格,6格。(2)比五枝铅笔再加两支,增加点难度,竖着放2支(一支7格,一支3格),在这5支铅笔中,哪支最长?那我也数格子了啊,从数量上看,不是7最多吗?为什么啊?竖着的格子短,横着的格子长。同样是3格,为什么长度不一样呢?(说的太有道理了)。(3)引出厘米看来,若是让这些格子变得一样,也就是有一个统一的度量单位就好了,于是人们想啊想啊,终于有了一个世界统一的长量单位,叫厘米,听说过吗(板书:厘米)2.认识1厘米(1)感受1厘米的长度那1厘米究竟有多长呢?拿出1厘米的小棒,这就是1厘米,像老师一样,轻轻地捏住他,再来仔仔细细的看看这个1厘米,再把它小心的抽出来,再放进去,再抽出来,反复几次,这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2)比划1厘米你觉得1厘米怎么样呢?是啊,1厘米确实很短,那咱们来闭上小眼睛,好好的想想这个1厘米,想好了吗?你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1厘米吗?(用手比划)比好了就不能动哦,我们把这个1厘米的小棒放进去检查一下,比的准吗?(3)找身体上和生活中的1厘米老师伸出一个手指头,这个1厘米躲在哪啊?那5个手指头,最接近1厘米的是哪个手指头,用小棒比比看,(食指的宽度最接近1厘米,无名指),是啊,在我们的身上也有个1厘米,太好了。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厘米呢?(田字格的长度是正好1厘米吗?应该怎么说呢?大约1厘米(渗透大约几厘米)三.新授1,认识尺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