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C.解析:C.因果颠倒:因为“判定作品意义的依据只能是作品本身”,所以“任何单个的接受都需要提高、修正”;“因此单个的接受不能正确对作品做出判定”不合文意。2.B.引用鲁迅所言是为了论证“多元解读和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这一观点3.C.A.应该是“读者中心论”比“读者决定论”更重视文本限制,B.文学具有普遍性的前提是“文本本身又对阅读进行基本限制”。D.强加因果(二)实用类文本阅读4.C强加因果,据“华为远非美国官员口中的来自中国的‘大坏狼’,而是通往21世纪的生命线”与“华为的设备还帮助二十多家美国电信公司向许多最贫困、最偏远的地区提供座机、移动服务和高速数据”,二者内容没有关联性,5.D原文是“争取到更多的国际合作,更多的认可和支持”是“回应干扰的最好方式”。6.(1)用主导全球体系的话语体系(包括语言和规则)来表达自己的述求(2)企业产品要有领先的技术和优惠的价格,要成为全球市场上无可替代的产品。(3)要有更强的法律意识,要在所在国法律框架下开展业务,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三)文学类文本阅读7、C(表现了人们的麻木,习惯于在虚假中生活)。8、①生活穷困、地位卑微。从她的外貌、拿钱时的动作、“没人知道她叫什么”可看出。②虽嗜酒如命却老实本分。从她喝酒时的动作,喝完酒就走,从不赊账,也不多事可看出③命运可怜的下层小人物。从她最后出车祸死去,为荒唐的现实所吞噬可看出。(共3点,每点2分)9、①死于醉酒和车祸。(2分)②死于贫穷而麻木的生活。酒婆生活穷困却天天到酒馆喝酒,不贪解馋,只求酒劲,只图便宜、解乏,缺少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2分)③死于社会的麻木与冷漠。对老板往酒里掺水行为不抗争,最爱瞧酒婆喝醉酒后的醉态,出事前夕是“看得惊奇,看得纳闷”,酒婆死后“小酒馆里的人们却不时念叨起她来”;善的缺失,群体性的失语导致悲剧的发生。(2分)④死于以“假”“骗”为常态的病态社会。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真酒反而害死了人。酒馆是社会的缩影,社会习惯了虚假,人们反而无从适应真实。害死酒婆的罪魁祸首是“假”“骗”的横行,是社会大环境使然。(2分)(答对一点2分,答对其中三点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分)10.C11.C(“文中的檄就是指声讨的文告”错,文中的檄指用檄文征召。)12.D(“聂昌请求独身前往”错,原文是皇帝下诏让耿南仲及聂昌前往)13.(1)聂昌说:“姑且顺从他们的爱好,来减弱他们谋乱,这正是用来禁止他们为非作歹的办法啊。”(“顺”“懈”“所以”各1分,全句通顺2分。)(2)三关四镇是国家的边境屏障,如果拿它(三关四镇)来送给金人,(金人)一旦背弃(改变)盟约,(我们)凭借什么来抵御他们呢?(“藩篱”“渝”“何以”各1分,全句通顺2分。)【参考译文】聂昌,字贲远,抚州临川人。由太学上舍身份开始做官,任相州教授。因为蔡攸的推荐,被授命为秘书郎,提升为右司员外郎。后以直龙图阁身份任湖南转运使,回到京师任太府卿、户部待侍郎,改任于开封尹,又重任户部寺侍郎。聂昌本来与王黼感情很好,后来随从蔡京,被王黼中伤,罢去前职任德安知府。又因为与同乡人发争诉讼,被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安置在衡州。李纲被罢免,太学生陈东及士大夫、庶民百姓十几万人,击鼓请愿并在皇宫外面跪伏着,整日不退,遇到内侍就杀死,府尹王时雍赶不走人群。皇帝让聂昌出宫去宣谕旨意,人们相继听命。王时雍打算把陈东等人关进牢狱,聂昌极力坚持不同意才停止此议。聂昌再次出任京尹,有些少年作乱,白天做强盗,进入官吏百姓家抢金帛,离开时,把两三个自己同党绑起来,声称捉贼,手持兵器率部逃到曲折的小巷,于是解绑把掠来的财物分光离去。人民不得安居乐业,聂昌把他们全部弹压处治正法。聂昌却放纵赌博不问。有人认为这是法令禁上的事,聂昌说:“姑且顺从他们的爱好,来减弱他们谋乱,这正是用来禁止他们为非作歹的办法啊。”聂昌原名叫作“聂山”,到这时,皇帝认为他有周昌抗节之义,于是命名他为“昌”。金人南下侵略,京城又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