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执教:德胜初中黄培新施教日期2010年11月23日教学内容苏州园林共几课时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字词,了解作者。2、感知课文内容,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与主要特征。3、梳理文章内容,理清说明层次,掌握文章的说明顺序与结构特点。教学重难点重点: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文章围绕特征展开说明的“总—分—总”结构。难点: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文章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教学资源本文被整合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人与环境”单元,但它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学生对于说明文并不陌生,所以第一课时就将教学重点定位在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说明顺序,进而明确说明结构上。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建筑艺术的精华,所以应充分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对园林的美有直观的认识。预习设计1、你了解作者吗?请结合资料简单介绍。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轩榭嶙峋蔷薇镂空jiàn赏zhēn酌丘hèzhuó磨重峦叠zhàng别jù匠心自出xīn裁3、根据解释写词语。(1)根据不同地方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2)独创一格,与众不同。()(3)重重叠叠的山峦。()(4)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4、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文章是如何围绕这个特点展开说明的?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激趣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美景之最,还在于园林艺术之美。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今天,我们学习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看他笔下的苏州园林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二、走近作者你了解作者吗?请结合资料简单介绍。三、预习检测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轩榭嶙峋蔷薇镂空jiàn赏zhēn酌丘hèzhuó磨重峦叠zhàng别jù匠心自出xīn裁3、根据解释写词语。(1)根据不同地方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2)独创一格,与众不同。(3)重重叠叠的山峦。(4)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四、整体感知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苏州园林。图画美(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1、多媒体出示苏州园林的图片。2、出示课题、作者。3、指名回答,提示结合书本注释,重点关注作者的籍贯。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4、指名上黑板,简单讲评,组织学生齐读巩固。5、本文虽是作者为摄影集撰写的一篇序言,但它又是一篇典范的说明文,学习说明文,我们首先要抓住说明对象和主要特征。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2、围绕图画美这个特点,文章是如何展开说明的?(3)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4)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5)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6)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7)角落的图画美(8)门窗的图案美(9)色彩的和谐美3、理清文章结构与说明顺序文章结构:总—分—总。主体部分说明顺序:从大到小、由主到次。五、检测反馈《自主检测》P53《北京的园林》第1、2题。六、课堂小结1、说明对象及其特点的把握。2、合理安排说明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6、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和大组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段落(第二段)中的四个“讲究”,以及7—9段中的关键词,梳理说明层次。7、在梳理清文章层次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文章“总—分—总”的说明结构,以及主体部分“从大到小、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8、组织学生阅读,自主练习,教师巡视练习情况,并组织讲评。9、指名回答,教师引导概括。作业设计1、《自主检测》P54第3、4题。2、说出下列句画横线的词的作用:(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2)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3)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