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诗经·邶风》1.了解《诗经》,准确朗读并背诵《式微》。2.品读诗经,体会作者感情。学习任务导入新课点击图片播放《式微》《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诗经》我知道《诗经》内容丰富,分成风、雅、颂三部分,全面反映了周朝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等等,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诗经》大量运用赋、比、兴和章节复沓等手法。1、结合注释翻译全诗把握内容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整体感知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2、简要说明你发现诗歌中哪些词语表现出劳动者的艰辛。3、他们如此艰辛是为了谁?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写劳役者日暮天黑,还在露水中、泥地里劳作而不能回家歇息,表达了他们的满腔怨恨。1.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诗歌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重点赏析《式微》共两节,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设问起调,接着用“微君之故”“微君之躬”反问回答原因,以质问的语气,重章换字,反复咏叹,直抒胸臆,痛快淋漓,堪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全诗寥寥几句,劳役者的苦难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怨恨,便跃然纸上,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朗读背诵体会感情课堂小测1.解释下列词语2.填空(1)《式微》设问起调的语句是:(2)《式微》反问回答的语句是:(3)《式微》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式微:式:微:胡不归:中露:微君:微:躬:《式微》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写劳役者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难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怨愤。诗歌运用质问,加强情感,引人注意;再加上重章换字,反复咏叹,在反复中强化,在叠加中升华,直抒质朴率真的怨愤情感,痛快淋漓,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总结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