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2013年八年级语文周周清13新人教版一、基础知识(20分)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5分)池沼()嶙峋()着眼()琢磨()丘壑()镂空()轩榭()斟酌()对称()阑干()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2分)A.败笔蔓延玲珑盘屈嶙峋B.堆叠闲适映衬自出心材C.明艳阅历彩绘因地治宜D.鉴赏工细雷同俯仰生姿3、下面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这条街成了商业街后,行人从早到晚川流不息。B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化合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C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D如果只有良好的愿望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就会适得其反。4.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人们常说,;其实未必如此。我市第二皮革厂最近生产了一种仿皮轧花书包,做工讲究,款式新颖:一只才卖12元呢!A价廉很可能物也美B价廉就不可能物也美C价高必定物美D价高未必物美5.下列一段话中画线的四句话,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主题班会一开始,(A)林非就首先第一个上台发言。他说:“(B)我语文不好的原因是课余时间没有阅读课外书的结果。我决心向张红学习,(C)每天课外阅读量至少在2000字以上,争取天天写读书体会……”(D)林非的发言,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6、默写古诗文。(5分)1)李白《送友人》中以“浮云”、“落日”作比,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的句子是,。2)<<石壕吏>>中暗示老妇人被捉走的句子是,。3)《春望》中,用了移情于物的手法表现诗人感时伤世之情的句子是:。4)东皋薄暮望,。5)我家襄水曲,。7、仿写句子。(2分)例句: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宁静,你也就选择了孤单。仿句:选择了,你也就选择了。二、阅读理解(30分)(一)阅读并回答问题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1.《苏州园林》作者,原名,著名的家、家。(2分)2、把“映衬、布局、配合、层次”这四个词分别填入本文的括号内。(2分)3.本段结构特点是()A总-分B总-分-总C分-总(2分)4、能体现苏州园林整体特征的一句话是那句?它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3分)5."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中"败笔"改为"地方"可否?为什么?(3分)6.最后一句要是改为"每一个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效果会怎样?哪种说法好?(3分)(二)文言阅读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2分)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解衣欲睡解:(2)念无与为乐者念:(3)相与步于中庭步:(4)水中藻、荇交横交横:3、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把比作_______,把_______比作_______。(2分)5、“月色入户”一句中“入”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分)6、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