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全等三角形(第一课时)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全等三角形及相关概念;(2)能够从图形中寻找全等三角形,探索并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3)能够利用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体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感受图形变化途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应用意识;(3)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教学重点:(1)全等三角形以及相关概念.(2)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教学难点:能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及对全等三角形性质的理解。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从实际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的例子基础上学习。这节课的内容不仅是对前面所了解知识的归纳,也是今后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直线垂直的重要工具,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课前准备:全等三角形纸片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1.观察下列图案(电脑显示不同的图案及教科书的图案),学生指出这些图案的形状和大小是否相同?你能再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际例子?一般学生都能发现这两个图形是完全重合的。归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2.从同一张底片冲洗出来的两张尺寸相同的照片上的图形,放在一起也能够完全重合吗?3.学生动手操作:⑴在纸板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ABC,并剪下,然后说出三角形的三个角、三条边和每个角的对边、每条边的对角。2⑵问题:如何在另一张纸板再剪一个三角形DEF,使它与△ABC全等?4.板书课题:全等三角形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全等”用“≌”表示,读着“全等于”如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记作:△ABC≌△DEF二、自主探究,获得新知(一)、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1.问题:你手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但是如果任意摆放能重合吗?该怎样做它们才能重合呢?2.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得出:⑴.两个全等三角形任意摆放时,并不一定能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重合到一起(或相同的边重合到一起)时它们才能完全重合。这时我们把重合在一起的顶点、角、边分别称为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⑵.表示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便于确定两个三角形的对应关系。(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1.图12.1-2(1)中,△ABC≌△DEF,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其中点A和,点B和,点C和__是对应顶点.AB和,BC和,AC和是对应边.3∠A和,∠B和,∠C和是对应角.应用格式: △ABC≌△DEF,∴AB=DE,BC=EF,AC=D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A=∠D,∠B=∠E,∠C=∠F(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三、巩固知识,课堂练习1.观察下列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是否有所改变?动画演示(1)图中的各对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它们的形状大小不变.归纳: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经过一定的转换可以重合.一般是平移、翻折、旋转的方法.(2)说出每个图中各对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归纳:从运动角度可以很轻松解决找对应元素的问题.可见图形转换的奇妙.(3)图中的两个三角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才能重合?用式子表示全等关系.并说出其中的对应关系.2.教材第32页练习:(1)在图12.1-2,图12.1-3中,说出其中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2)如图,△OCA≌△OBD,C和B,A和D是对应顶点,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4BCEFAD(四)总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了解了全等的概念,发现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且利用性质可以找到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这也是这节课大家要重点掌握的。(五)布置作业习题12.1第1至4题板书设计:12.1全等三角形1.全等形2.全等三角形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4.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应用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首先,电脑显示不同的图案及展示教材上的图案以及制作的一些图案,引导学生读图,激发学生兴趣,从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