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2、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是本课的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2分钟左右)知识点复习巩固导入二、明确课题、学习目标(1分钟左右)三、自主学习(10分钟左右)(一)内容(1)我们今天游玩小石潭的路线是什么?发现小潭——小潭全貌——潭中景物——溪身和源流——潭中气氛——记述同游者(2)那我们是怎样发现小潭的?行,闻,伐,取,见——移步换景(3)那我们发现潭中有哪些景物呢?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呢?石头:形状各异水:清冽——正侧面描写树木:青葱,翠绿游鱼:悠闲自在——动静结合,定点描写(二)组织方法自主学习为主,可查找资料四、合作探究(10分钟左右)(一)内容再读课文(1)小石潭给人什么样的感觉?清幽,冷寂(2)结合刚刚将的小故事,作者的生平,揣测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凄凉,孤独,忧伤(3)品味文章写景手法“移步换景”正面与侧面。“动”与“静”。“对比”与“烘托”。中的“景”与“情”。“镜头”与“画面”。“乐”与“凄”移步换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影片正面与侧面: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动、静相结合(情景交融)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二)组织方法教师结合背景引领五、练习展示(10分钟左右)(一)内容判断。“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不一定是打比喻。试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①闻水声,如鸣佩环。()②皆若空游无所依。()③似与游者相乐。()④天涯若比邻。()(二)组织方法自主快速练习六、测评总结(一)知识总结(4分钟左右)小石潭——幽深冷寂:寂寥无人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职,心中愤懑难平,试图借助山水来排解自己的抑郁之情。美丽的自然景物曾使他暂时忘记愁苦,但这种快乐终究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不期然地流露出来。(二)作业布置借鉴本文的写法,描写一处熟悉的景物,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你的感受。【板书设计】《小石潭记》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隔、闻、伐、取、见水(清)石(奇)比喻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树(美)鱼(乐)(静—动)(移步换景)(侧面描)(幽深冷寂)↓↘↙↓(乐)寓情于景(忧)一切景语皆情语【作业布置】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