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下册复习学案1、给加点字注音(2分)腌渍()自诩()阴晦()凫水()2、把下列词语中的4个错别字填入表中并订正。(4分)人才荟翠可歌可泣记忆尤新无动于衷相辅相成大声急呼眼花了乱再接再厉错别字订正3、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4分)A春节期间,三峡广场上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天黑还络绎不绝,热闹极了。B、“超级女生”播出的那个夏天,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C、刚进入初中,妈妈告诉我一定要不耻下问,多向老师请教。D、在这所山村小学里,他一干就是30年,全身心地扑在学生身上。他常说:“要有下辈子,还当孩子王”王老师的这种好为人师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那些淳朴的乡亲们。4、请用下面的词语(不许加减)组成一句话,别丢分呀!果实幸福得到才能耕耘勤奋组合:5、展开联想,在横线上填写一个句子。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6.修改病句:⑴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⑵谈到招商引资,我市领导深有感触地说:“要想引来金凤凰,梧桐树种得好不好是关键。”能力提高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1.指出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①父导焉________②其诗以……为意________③稍稍宾客其父________④令作诗________2.选文中有一个通假字,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3.用“/”划出下句的句中停顿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4.翻译句子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②泯然众人矣。5.“父异焉”“邑人奇之”皆因仲永本身的“异”。仲永自身的“异行”,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略加分析。6.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作法又是怎样的?7.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8.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课外文言文阅读分析楚有祠①者,赐其舍②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③,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予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选自《战国策·齐策》)注:①祠:祭祀。②舍人:达官贵族家里的门客。③卮(zhī):古代一种盛酒的器皿。1.请从所学的课文中,找出与文段中加点的“且”、“亡”意义和用法相同的句子各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出与本则寓言的寓意相对的—个成语。()(A)画饼充饥(B)画地为牢(C)画虎类犬(D)画龙点睛五)1、年且九十亡以应2、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她添(画)上脚呢?3、D1、zìxǔhuìfú2、翠(萃)尤(犹)急(疾)了(缭)3、A⑴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的号召。⑵谈到招商引资,我市领导深有感触地说:“能否引来金凤凰,梧桐树种得好不好是关键答案:1.①对……感到诧异②内容③把……当作宾客④让2.“扳”通“攀”牵,引3.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4.①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②他的才华已经消失,成为一个普通人了。5.一异在五岁时忽啼求书具,二异在不学而能书,三异在不学而能诗,四异在方仲永决不是偶而能写首把诗,而是“指物作诗立就”,并且“其文理皆有可观者”。6.仲永的父亲“不使学”是因为“利其然”也,其作法为“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7.其父“不使学”,方仲永“受之人者不至”8.方仲永虽幼年时天资过人,终因其父“不能学”而最终“泯然众人”。1.浙江绍兴人《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2.散文早上落下的花晚上捡起来,喻指《朝花夕拾》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