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活动:《我知父母心》活动方案设计1.学习采用多种方式去了解父母,明白和理解父母为子女所付出的各种“爱”。2.能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走近父母、亲近父母,与父母进行交流、沟通,融洽父(母)子(女)之间的感情,体验到与人沟通的快乐。3.能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关心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父母分忧。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二、活动流程预设(一)实践体验根据“我知父母心”这一活动主题和教材提供的资源,引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体验,了解父母。1.初识父母心。先让学生回忆记忆中的父母并交流以下问题:你喜欢自己的父母吗?喜欢和他们交流吗?你怎样评价自己的父母?你以前和父母的关系怎样?你认为为什么会这样?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是什么?等等。教师可以以过来人的身份交流自己做子女和父母的体验、认识、情感的变化历程。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情感,从老师的体验中受到启发,引起学生对父母子女关系的关注。引导学生设计直接与父母交流的表格(见教师准备资料),主动关心、了解父母。2.探询父母爱。拟定探询计划,以多种方式进一步了解父母,写好亲情日记。比如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伯伯等家人打听,询问父母的领导、同事或朋友,走访邻居,也可以直接和父母交流,主要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了解父母为家庭付出的心血、所作的贡献,搜寻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的矛盾、误会和原因。除了了解自己的父母,还可以了解别的家庭中的父(母)子(女)关系,对这一话题做更加开放的、深层次的体验和探究。3.引导学生把自己了解、体验到的情况进行整理,以便与老师和同学交流。4.教师也可以收集一些相关资料,做一些参与交流的准备。(二)交流讨论1.“我知父母心”引导学生从了解的方式方法、有什么收获、发现和体会等方面进行交流,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再选表现突出的在全班交流。●我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父母?(采用亲情日记、书信、短信等)●收获或体会(可以围绕表格中的内容进行,鼓励有更多的发现和收获):我知道父母为了我们付出了什么?父母对我的期望是什么?父母的烦恼是什么?我对父母有哪些误解?我对父母的哪些做法不甚理解……●通过查访,我对父母有了哪些新的认识?2.“天下父母爱”引导学生从大家的体验和认识中归纳出父母对子女的爱有哪些类型。从现实情况来看,父母对子女的爱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关爱,二是疼爱,三是慈爱,四是溺爱,五是挫爱(所谓挫爱,这里主要是指一种经常使用暴力的爱。就出发点与动机来讲,它仍然是爱,是一种比较粗暴的爱。采取这种方法去爱子女的父母一般文化程度不是太高,受旧社会“绑打出孝子”的古训的影响较深,思想落伍,跟不上时代的步伐)。3.“争做好儿女”讨论探究:如何更好地做父母的好儿女,尤其是以后准备怎样和父母进行沟通。(1)沟通方式: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比如面对面交流、打电话交流、写信交流、网上交流等。(2)沟通行动:鼓励学生寻找机会,写写、说说想对父母说的话(满怀深情地道出儿女的感激,开诚布公地说出自己的建议);做做想为父母做的事(和父母分享快乐、分担忧愁)。(3)沟通技巧。讨论、归纳出与父母沟通的技巧。第一招:“读心”术。大家要了解父母,孝敬父母。如在节日或父母生日时送点礼物表达心意,或一同外出联络感情;多利用言语表达你的关心,如早上要向父母说声“早晨好”,外出时要向父母说声“再见”并交代预计回家的时间等。第二招:“出击”术。每周主动跟父母一起做几件事,边做边交流;每天可在饭前饭后,和父母主动谈谈自己的学校、老师和朋友,高兴的事或不高兴的事,让家人一起分享你的喜怒哀乐。第三招:“责任”术。除读书学习外,还要积极协助父母做家务,主动分担一些家庭责任,比如洗碗、倒垃圾、擦地板等。第四招:“道歉”术。如果有些事情是你做得不对,不要逃避,不要沉默不理,要主动道歉,这样会得到父母的理解。第五招:“写信”术。如果直接和父母对话,可能会惹他们生气,或者没有和父母对话的机会,你可以用写信的方式,在信中写出事情的真相、自己的心情,以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