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开展课堂探究活动的。朱海玲汤家初中1、比如在研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时候,我们可以设计下面这样一个问题:手头只有一把刻度尺,如何确定一个角是否直角呢?留给学生们足够的研究和讨论时间,之后我们可以结合工匠的经验,在十字线的交点量出长度为3和4的两段,测量两端点之间的距离,如何是5,那么这个十字线成直角。当然问题的设计要本着学生力所能及的原则,在有一定的思维空间的同时,要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参与,也要给学生留足思维的时间。力求使学生“跳一跳够得到”。2、比如在解决下面这道几何题时,三角形ABC中,AB=AC,P为BC上一点,求证AB与AP的平方差等于PB与PC的乘积。这道题作为初二学生是比较的困难,但让学生们沉思了几分钟以后,我介绍了一般的问题思考的方法,可以从使用什么知识,可能用的方法,应该具有的思想等等诸方面进行发散性的思考,于是学生们在猜想本题可能利用什么知识时,相当多的都猜想可能利用勾股定理,因为这中间出现了平方,于是作高,就使得本题的解决变得比较的容易。当学生们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以及方法以后,他们的自主学习就不会流于形式。3、学习菱形的时候,完全可以比照矩形处理,所以在不多的教学范例中,更主要的是交给学生一种学习的能力,如果我们真的让学生明白,我们研究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不外乎从边上考虑,从角上考虑,从对角线上考虑的话,只要我们进行了矩形的研究,学生研究菱形和正方形就只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了,这样后面的知识,学生就觉得都是自己获得的,他们充分地领略了发现的快乐,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