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党组学习贯彻问责条例措施一是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相结合。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化《问责条例》学习贯彻,使党员干部对《问责条例》入脑入心,全面接受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要率先垂范,带头深入研究、广泛讲解;党员干部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突出重点、把握难点,将学习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加深对《问责条例》的理解和认识,确保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落地生根。二是与落实自身整改相结合。根据市领导和机关干部关于管理、服务、保障方面的意见和提出的要求,局党组将认真研究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建立并实施整改销号制,对意见建议进行分类汇总、逐项梳理归类,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内容、整改目标、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和整改时限,强化跟踪督办,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做到整改一个销号一个,扎实做好整改落实工作,确保问题改彻底。同时将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各项规定执行到位。三是与加强队伍自身建设相结合。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纠风之难,难在防止反弹。要以学习贯彻《条例》为契机,坚持不懈抓作风建设,提升政治素养,增强政治意识,切实担当起、履行好新形势下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的责任和使命,以全新的工作状态投入工作之中,确保工作人员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看齐意识有明显增强和改变。四是与机关服务品牌创建工作相结合。紧紧围绕局党组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任务,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服务导向、务实导向,强化责任担当,准确把握运用《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明确由谁来问责、对谁问责、什么情形要问责、如何问责等具体问题,让问责工作“有章可循”,推动机关服务品牌建设稳步发展,确保各项工作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第二篇:学习《问责条例》讲话稿:贯彻《问责条例》强化责任担当学习《问责条例》讲话稿:贯彻《问责条例》强化第1页共9页责任担当学习《问责条例》讲话稿:贯彻《问责条例》强化责任担当《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是继《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之后,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又一制度创新,解决了问责的进一步规范化、具体化这个难题,旨在以问责推动负责,更好地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我们要从政治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条例》出台的重大意义,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一、提高思想认识,把握精神实质《问责条例》汲取了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鲜经验,体现了管党治党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在学习贯彻中,要注意把握好三个方面。一要把握好问责的对象。《问责条例》规定,“问责对象是各级党委(党组)、党的工作部门及其领导成员,各级纪委(纪检组)及其领导成员,重点是主要负责人。”这一规定,意味着问责既针对党员领导干部个人,也针对党的各级组织和部门;党员领导干部不仅是《条例》的执行者,也是《条例》的问责对象。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要求。我们要明确问责的对象,谁的责任谁来负,谁出问题就问责谁,做到真担当、真问责、真追责,以问责到位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到位、党纪党规执行到位。二要把握好问责的情形。《问责条例》明确了对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问责的6种情形,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维护党的“六项纪律”不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坚决不扎实、其他应当问责的失职失责情形。这6种情形,前5种是主体内容,第6种是兜底条款,直指管党治党的宽松软现象,聚焦问责发力的准星,体现了强烈的问题导向和解决问题的坚定决心。我们要严格对照6种情形中的具体内容,坚决严肃问责,真正问到关键点、要害处,推动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全面过硬。第2页共9页三要把握好问责的方式。《问责条例》坚持纪法分开,与行政问责事项区分,对引咎辞职、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等已有明确规定的方式和程序不再重复,将问责方式调整规范为7种,其中对党组织有检查、通报、改组3种方式,对党的领导干部有通报、诫勉、组织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