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15.天游峰的扫路人【主备人】严海【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生字,理解词义。3.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透过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教学难点】品味老人话语中蕴含的哲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初步理解词义。2.使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学习课文第二、七段,感受天游峰的高和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1.板书课题,读题。天游峰在哪儿?教学生字:“夷”2.看生字表,盖住拼音,相互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评出等第。3.出示课文中的一些词语:武夷山飘飘悠悠暮色颇有节奏褪色扫帚沏茶自在悠闲层层叠叠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瘦削黝黑炯炯有神慈善自信豁达自己认读。指名读。辨别多音字:“削”在预习时,你学会了哪个新词,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这些词语里,你有不理解的吗?谁能告诉他意思。4.指名读课文中对天游峰的描写。5.用括号在课文中括出描写扫路人的语句,自己练习朗读,想一想,是从哪方面描写的。6.把描写老人的语句读给同桌听,声音响亮,一处不错可得“优”二、学习课文第二、七段,与天游峰对话。1.出示第二、七段的内容及学习要求:(1)自由朗读这两段文字,想一想,天游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用一个词语表达出来。(2)再读这两段话,哪些词句让你产生了这样的体会,在书中画出来,在旁边写写批注。(3)三读这两段话,想一想,描写方法上有什么可借鉴的?2.交流学习收获:(1)(险峻,险要,又高又险)(2)第二段,A、引导学生从“第一险峰”、数据“九百多级”和贴切的比喻句中体会天游峰的险和高。B、出示图片直观感受。C、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个别读,评议,再指名读。(3)第七段,A、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数据,叠词“层层叠叠”以及游客们登山的表现体会天游峰的险。B、写天游峰,怎么就写到了游客?(侧面烘托)C、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3.总结:作者通过形象的比喻,具体的数据,还采用侧面烘托的方法,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天游峰的高和险。齐读这两段话。三、作业:A:1.默写课文中的词语。2.学习课文描写天游峰的写法,描写一处景点。B:1.抄写课文中的词语,默写一遍。2.摘抄课文中描写天游峰的语句,体会其描写上的特点。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品读课文中描写天游峰的语句,感受天游峰的高和险,能有感情地朗读。2.品读课文中对扫路人的描写,体会他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自信豁达的生活态度,尝试用上课文中的语言介绍扫路人的年龄、外貌和工作情况。3.结合课文中的语言和生活体验辩论扫路人生活苦不苦,工作累不累,在辩论中进一步体会扫路人的生活态度,体会他的话语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学过程】一、品读描写天游峰的语段,体会其特点,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1.引入:通过刚才的字词过关练习看出同学们上一节课学得很扎实。这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与天游峰和扫路人对话。(课件出示)课文中两次描写了天游峰,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学习提示,自己学习。2.学生自己读书学习。老师了解学情,听学生读书。3.组织汇报交流:(1)刚才老师看了一下,大家都用同一个字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有的是用“险”,有的是用“高”,板书:(高,险)。真是英雄所见略同。(2)那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天游峰的高和险吗?(3)齐读。(4)读了这么多遍,发现这两段话在描写上的特点了吗?(第一段用了形象的比喻,第二段用了具体的数据和侧面烘托的方法)小结: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下子就发现了作者写作的小秘密。今后,我们在写作中也要学会运用这样的写作方法。二、品读课文中描写扫路人的语句,体会他的生活态度。过渡:就在这样险峻的天游峰上,有这么一个扫路人,看,他朝我们走来了。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1.请大家仔细地观察插图,从画面中,你对这位扫路人有多少了解呢?能否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课件出示)2.同学们看图真仔细,表达得也很流畅。那课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