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数的大小丹阳市折柳中心校王慧萍邮政编码:212354教材简析:《比较数的大小》这节课让学生掌握百以内的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教材通过设计两个小动物拾贝壳的情节,让学生自己解决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对数的观察分辨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目标预设:1.经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2.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3.培养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正确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2、难点:学生能够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设计理念:整个的设计思路以帮助小动物解决困难为主线,通过创设这个情境,让学生比比哪只小动物捡的贝壳多,进而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在教学过程中,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我通过小动物捡贝壳比赛进行教学,让学生以主动探索性的学习方式进行探究比赛的结果,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接着出示计数器上的数让学生比较其他两组数。另外教学中利用电脑课件配以演示、直观、形象的画面更增强了教学效果设计思路:1、“预设”教学目标——准确定位,源于全面了解学生。在一节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教学目标的设定尤为重要。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即教学应达到的程度,他可以克服教学上的盲目性,是顺利进行教育活动的基本保证和首要环节。这节课学习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是在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和顺序以及2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基础上学习的。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是小学阶段整数大小比较的基础和重点。为以后的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多位数的大小比较奠定基础,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教材提供了两个小动物拾贝壳的情境,让学生自己解决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最后由教师给出比较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2、“预设”新知教学——准确把握,源于学生的需要。学生虽然已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用符号表示大小,但对100以内数只是初步认识,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较为困难。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他们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具体、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从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再逐步过渡到借助计数器的比较,最终能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谈话:同学们,你认识这些朋友吗?他们现在迷路了,谁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家呢?2、找出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二、创设情境,教学新课1、谈话:同学们真能干,帮助数娃娃找到了家,小松鼠和小兔也遇到了烦恼,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2、教师讲述:事情是这样的: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潮水退去以后,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一会儿,小松鼠、大白兔都捡了一篮贝壳。小松鼠数了数说:“我捡了38个贝壳。”大白兔数了数说:“我捡了46个。”小松鼠说:“我捡得多。”大白兔说:“我捡得多。”到底谁捡得多呢?你能给他们当一下裁判吗?3、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谁捡得多呢?我们就把46和38比一比。(板书46○38)46和38究竟谁大?为什么呢?请你把想法告诉你前后的小朋友。6.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4、指出:比较两个小动物谁捡得多,也就是比较38与46的大小。今天我们就学习(板书)比较数的大小。5、练一练。(挑战第一关)25○3386○6892○896、小结方法。师:这些数都是几位数在比较?现在老师要送给你们一把金钥匙: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7、试一试(出示计数器)(1)谁能看着计数器把数说出来。板书(53、56)(2)这两个数谁大?你是怎样比的?(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小结学生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4)学生在书上完成。(5)比较63、6897、95(6)小结方法:我们发现比较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老师现在要送给你们第2把金钥匙: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8、出示第2组计数器。(1)看着计数器把数说出来。板书(100、98)(2)这两个数谁大?你是怎样比的?(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小结学生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4)学生在书上完成。(5)比较100、1399、100(6)小结: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