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应用题的教学思路界首市东城尚庄小学曹海波应用题的教学向来是教学中的难点,如果基础打不好,到了高年级尽管教师花费了好多时间,也往往是事倍功半。因此,在低年级教师就应该对应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夯实基础,形成解题能力,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地运用解题方法,立于不败之地。下面就低年级应用题的教学,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认清结构,强化训练一道完整的应用题,都是由条件、问题和具体情节及直接或间接表示数量关系的文字构成的。在低年级应用题的教学中,要注重突出应用题的结构,使学生能抓住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等要素,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根据问题选择条件例如:让学生根据“一共有多少只鸟?”和“还剩几只鸟?”这两个问题,从“(1)树上有3只鸟;(2)飞走了8只;(3)飞来了5只;”这三个条件中分别选择两个条件组成一道求剩余的应用题和一道求和的应用题。2、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例如:根据“红花有48朵,黄华有42朵”让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朵花?”红花比黄花多几朵?”“黄花比红花少几朵?”的问题。3、根据所求问题与一个已知条件,补充一个条件。例如:“我们班喜欢唱歌的有15人,。求喜欢唱歌和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明白缺少什么条件,应补充什么条件。4、根据算式补充条件或问题例如:“鸡有38只,。鸡鸭一共有多少只?”算式:“38+26”;“鸭有44只,鹅有36只,?;算式:“44+36”“44-36”(要求学生提三个问题)。5、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应用题中表示数量关系的句子,制成卡片,让学生讲述它们的关系,进行从已知数量关系推出其它数量关系的训练。例如:教师出示卡片“红花比黄花多12朵”,让学生说出根据这个条件可以知道什么的练习。二、改变叙述方式,而不改变数量关系在教学中,老师还可以进行改变叙述方式,而不改变数量关系的练习。例如:将应用题“红花有23朵,黄花16朵。一共有多少朵花?”中的“红花有23朵”叙述为(1)红花比黄花多7朵;(2)黄花比红花少7朵;(3)红花与黄花朵数之差为4。等。三、分门别类,改编题目1、把“求和”或“求差”应用题改编成“求差”或“求和”的应用题。2、把乘法应用题改编成为相应的两道除法应用题。3、把除法应用题改编成相应的另一道除法应用题和一道乘法应用题。4、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改编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四、理清关系,编题教学1、看图编题2、教师给定算式编题3、看线段图编题4、通过数学活动编题5、根据文字题编题例如:“15比8多几”可编为“淘气有15本故事书,笑笑有8本故事书。淘气比笑笑多几本?”6、根据问题来编题;例如:根据“鸡鸭一共有多少只?”编一道“求和”应用题和“求积”应用题;根据“平均每组有几人?”编一道除法应用题。实践证明,通过以上反复、经常地训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应用题的解题能力,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