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养成教育陪伴孩子快乐成长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这个概念缘起于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他曾经对教育做了如下精辟的结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这向我们揭示了养成教育的真谛。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人生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人生教育的基础。在这个时期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将更好地为幼儿全面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幼儿养成教育要落到实处,必须重视幼儿的日常活动,以日常活动为载体确保养成教育的养成,达到教学目的。我们的做法是:一、用心观察,因材施教新学期开始了,我发现这个班级的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大体有三种情况,我笑称为宝贝一、宝贝二、宝贝三。宝贝一乖巧,聪明,喜欢学习,爱老师,活动认真听讲,用具整理得井井有条,也很懂礼貌、守规则,各项常规都很好,一般不用老师提醒就能做到,和他们在一起,我真的很幸福。宝贝二呢,普通、平凡,大部分孩子都是这一类,什么都是一般般,但是他们不捣乱,很容易被我们忽视。宝贝三呢,吃饭磨蹭、集体活动乱讲话、区角活动打闹、争抢玩具、不午睡……需要老师不断地提醒。大部分老师都会把时间花在宝贝一和宝贝三的身上,因为宝贝一这类孩子,聪明,学得快,和他们在一起很轻松愉快;而宝贝三呢,这些孩子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有的吃饭挑食,有的行为拖沓,还有的规则意识不强。如果我们不花时间给他们,他们会让班级变成万圣节的小恶魔聚会……但是,我更努力的把时间花在宝贝二这些孩子的身上,鼓励他们做的更好。我们班就有一位默默无闻的小女生雨鑫,她腼腆胆小,据说小班时能一天也不说话。新学期开始,我坚持每天抱她一会,今天悄悄跟她说:“你唱歌的声音真好听,真高兴姚老师有你这个好宝贝。”明天又跟她说:“刚才早操你跳得真好啊!别的小朋友都跟你学呢!”孩子听了非常的开心,一开始会很自豪的回家告诉妈妈:“今天老师抱我了!!”渐渐的,她变的开朗自信,现在我觉得她完全就是宝贝一里的一个成员了!还有个小男生豆豆,喜欢幼儿园喜欢小朋友,当没有外力影响时,他是个安静的宝贝。当宝贝三里某一个孩子发出怪叫时,他虽然并不理解为什么叫,他也会很开心的立刻效仿,立刻变身小恶魔。一开始,我在可能会混乱的等待环节,请他为集体服务,让他体验荣誉感,也没有机会去效仿宝贝三;然后,在每一次他完成任务时,我都会针对他做的事情,认真的告诉他:“你这样真的很棒!老师为你骄傲!”慢慢的,他明白了什么时候该遵守什么规则。当宝贝三在班级找麻烦时,他们就会找不到捣乱的伴儿。让宝贝二这群班级里大部分的孩子来影响班级,慢慢就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安静、和谐。而对于宝贝三这类孩子来说,其实任何强制手段都没用,我们只有努力让自己上更有趣的课,开展更有趣的活动,减少和避免孩子无聊等待的环节,让宝贝三们都喜欢上老师,喜欢上幼儿园,然后才会心甘情愿的去自我控制,遵守规则。二、为人师表、树立榜样,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灵魂,是对教育结果的期望,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对培养幼儿良好的养成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师也是人,不是神,有时候总免不了发火,但在幼儿心目中,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他们模仿和学习的榜样。老师的言语、态度、思维、习惯都容易转化为幼儿的行动,所以要求幼儿做到的,老师首先要做好,老师的思想素质、道德行为、敬业精神等都是幼儿学习的榜样。我学到一个经验,如果希望孩子能控制情绪,首先老师自己就要控制情绪,因为就是自己发再大的火,也并不能将孩子变成我们所希望的样子。如果希望孩子做一个善良温和的人,老师自己却大吼大叫;希望孩子不挑食安静进餐,老师自己在午饭时聊天、扔大蒜,那就是言行不一。提高自己的声音,只会让孩子们怕你,并不能对孩子的养成教育有任何帮助。只有用老师良好的言行去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