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活动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联的研究合肥十中范玮一、生物活动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概念的简述(一)活动课程的概念活动课程是指在学科课程以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的课程。(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概念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其指定领域为: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二、生物活动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联(一)生物活动课程中可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生物活动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的解析,可以研究得出二者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上,以及最终的目标上有许多的交集。因此在生物活动课程中可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二)生物活动课程中可开展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通过该学习领域,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人格臻于完善。通过生物活动课程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概念的解析,可以看出其中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开展生物活动课程时,可进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三、生物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一)生物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1.活动的内容1生物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1)自然方面: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植物保护研究等。(2)生活方面:如青少年营养配餐、食品添加剂对健康的影响、垃圾食品及对健康的影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饮食、饮食与减肥等。2.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1)可行性。根据学生自身已有知识经验、认识水平以及学校和社区条件确定研究课题。好高骛远的选题,会导致研究难以开展,对此必须加以重视。(2)自主性。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的确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索的空间。(3)生活性。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要以学生身处其中的生活环境为基础,密切与生活的联系,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事物,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融合。(4)实践性。强调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有更多的机会动手、操作,在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健康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形成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个性。(5)开放性。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于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研究”仅仅是方式,落脚点还是“学习活动”。当学生选择了一个研究课题以后,采用什么样的研究视角、研究目标、研究的切入口、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研究的结果如何呈现等,应该有较大的弹性。3.活动内容的开发策略(1)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根据本地本校实际,开发各种教育资源,设计活动内容。在校内外的自然环境中,包含着丰富的素材,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掘。要注意选择和利用一些时间性、季节性较强的事件,作为生物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充分利用生活中“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