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书法教育融入语文课堂桃园小学的各位尊敬的领导、老师们,大家好!非常感谢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研讨交流,我交流的题目是“将书法教育融入语文课堂”。我原先报的配餐培训内容是其他学校的问题,但因为报的人太多,华主任看我报的上课课题是《怀素写字》,就将我调整到了这里。说实话,我平时对书法教育没有什么研究,写的字也登不上大雅之堂,坐在这里实在是惭愧,只能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浅薄的认识,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指教。书法教育进课堂的重要意义中国的书法艺术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书法教育起源很早,至少从商代起,书法就是教育内容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蒙学教育中,作为书法基本功——习字课程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大学者王国维认为“古人字书,非徒以诵读,兼作学书之用”。台湾学者白先勇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线条文化,书法,是核心中的核心。”然而,书法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应该是语文教育兼素质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可是在今天的教育中却很难看到它的影子。何况由于科技的进步,电脑的普遍使用,拼音文字的使用增多,也就使写字教育越来越得不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当今的教育理念是为经济建设服务,是纯功利的,在任何考试都不考书写的时候是没人重视写字教育的。所以即使有书法课,也经常被其他文化教育内容冲掉;家长就算想让孩子学,也觉得太耽误孩子的学习工夫。难道书法教育就真的失去了价值了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原因如下:其一,书法教育是培养学生民族认同感和文化传承意识的好方式。中国的汉字从甲骨文、小篆、隶书……演变到今天,凝结着历史的精华,承载着千年的文化。那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记录语言的符号了,它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学生书写一个个汉字的时候,我们的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也在潜移默化地渗入孩子们的小小心灵,他们写字的过程也是与我们的民族文化亲密接触的过程。在写字的过程中,让他们自然地产生“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国人是有智慧,富有创造性”的印象。孩子们的情感会从中得到熏陶。学生从小练得一手好字,既能使他们充分领悟祖国语言文字的美,继承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能生发出民族自豪感。其二,书法练习是提升个人修养的好途径。写字时,要求坐姿端正,要求宁慢勿急,笔笔认真,字字用神,这就培养了一个人做事专心的良好品质,还锻炼了其坚韧的毅力。常言道:见字如见人。1能写出一手正确、工整、漂亮的好字,一定是经过了一番刻苦、认真的训练,这样的人工作起来也会有耐心、肯吃苦。其三,重视书写教学,才能避免“提笔忘字”。一项调查显示:在我国长期使用“拼音输入法”的用户中,有“提笔忘字”经历者超过95%。这是因为许多人长期在电脑、手机上“打拼音”,已经习惯了用拼音“代替”汉字。而汉字的特点是音、形、义紧密结合,如果长期只注意字音而忽视字形,到书写时就会“提笔忘字”。对于学生来说,识字和写字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认真书写,可以把生字很好地巩固下来。书法教育的总体要求2011年8月2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在意见中,不仅提到了开展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要求各级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督导部门和学校为落实书法教育提供条件保障,还明确了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总体要求。附:二、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总体要求1.开设书法课的要求中小学校主要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中小学校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2.书法教学的要求中小学书法教育应本着打好技能基础、坚持循序渐进、注重书法修养、提高文化素质的原则。明确写字的基本要求。书法教育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