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论文素质教育论文:第二课堂活动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摘要: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第一课堂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第二课堂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其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作用巨大。关键词:第二课堂;人才培养;素质教育一、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是高等教育培养什么样人的一种价值主张和具体要求,是人才观的集中反映,也是大学理想和使命的具体体现。从组织管理的角度看,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高等教育的质量首先取决于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的质量,因为,所谓质量就是适合并实现目标。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转到大众化阶段以后,教育质量观也由整齐划一转向多样化。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建构必须以高等教育的目的、功能,个体、社会和国家的需要,以及高校自身的传统与定位等为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应包括三个层次:基层目标、中层目标和顶层目标。基层目标使学生“成人”,满足个体需要;中层目标培养学生“成材”,满足社会需要;顶层目标使学生“成家”,满足国家需要。二、第二课堂活动的内涵(一)第二课堂活动的内涵及特点所谓“第二课堂活动”,广义上是指除了课程课堂教学以外的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多种多样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娱体育活动;狭义上是指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和科研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是以育人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为重点,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来展开的一系列活动。与第一课堂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整体,既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和延续,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有效途径。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第二课堂活动是相对于第一课堂的教学活动而言的,它较之第一课堂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第二课堂活动的时间机动灵活;其次,第二课堂活动还具备内容的新颖性、形式的灵活性和参与的实践性等特点;再次,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有自愿自主性。(二)正确认识第二课堂活动必须摆脱的几个误区1.片面认为第二课堂活动就是文艺、体育等校园娱乐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应该包括大学生的课外实验、社会实践以及其他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等,还包括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行动,这些活动内容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独立健全人格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片面认为第二课堂活动就是文艺、体育等校园娱乐活动,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应该创造条件,多层次、宽领域地开展,其内容应该涵盖除文艺、体育活动以外的科研活动、志愿者活动等。2.认为第二课堂活动是学生大学生活中可有可无的一部分第二课堂活动,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成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构筑了平台,可以极大地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3.过分强调第二课堂活动,走进本末倒置的认识误区第二课堂活动作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更加注重的是实践环节,而第一课堂承担了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其他综合知识的传授,使学生获取理论知识的主要渠道,第二课堂活动无法替代。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在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中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和目标,切不可片面强调第二课堂而忽视第一课堂的作用,甚至用第二课堂代替第一课堂。三、第二课堂活动的地位和作用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之中的基层目标反映学生需要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体发展目标;二是就业导向目标。基层目标主要是解决培养对象“成人”的问题。“成人”的根本含义是文化成人或文而化之。“成人”需要通过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全面发展人的个性,满足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所以,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还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和自我发展能力为导向。第二课堂活动承载着开阔学生视野、提升能力、增大见识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