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例题与探究人民版必修2典题精讲例1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是由()A.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的B.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C.农业大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D.人口多、耕地少的情况决定的思路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正确把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背景。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原有的经济体制不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从而进行改革,以进一步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答案:B黑色陷阱:由于一些同学简单地认为农业大国的这个国情决定了我国的农村政策,而没有真正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历史背景,所以会错选C项。变式训练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农民积极性比较高B.农业生产发展缓慢C.农村经济体制僵化D.农民生活水平低劣思路解析:本题为否定选择题,解答此题关键是要正确把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背景。原因是原有的经济体制不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答案:A变式训练2下列各项,不能正确表述经济体制改革前,我国生产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的是…()A.政企不分,企业缺乏自主权B.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活动一定程度的限制C.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倾向严重D.农村土地所有制不利于调动生产积极性思路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是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而非社会主义制度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本题主要看所列选项内容是否与阻碍生产力发展相关。答案:D例2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几句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邓小平1979年画的“那个圈”是指()A.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B.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C.开辟香港、澳门为经济特区D.建立长江三角洲为经济特区思路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一九七九年”“中国的南海边”等信息,判断发生在1979年的事件即可。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广东和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予更多的自主权。答案:B黑色陷阱:往往由于没有结合时代背景正确理解材料中的“一九七九年”等有效信息,把“中国的南海边”误认为是海南省,从而错选A项。如果在平时做题时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并且运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就可以避免类似错误。变式训练1我国首批经济特区中,不属于广东省的是()A.深圳B.珠海C.厦门D.汕头思路解析:厦门属于福建。答案:C变式训练21984年,中共中央决定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中,位置最南的是()A.福州B.广州C.湛江D.北海思路解析:从空间位置看,湛江位于最南。答案:C问题探究问题1已故著名历史学家胡绳曾经把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同遵义会议作比较,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胡绳为什么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导思:可联系学过的知识,从两方面进行分析:第一,遵义会议是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则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转折点。第二,遵义会议上开始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探究:胡绳的意思是说这两次会议都是历史的转折点。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和红军中的“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在政治上的成熟。遵义会议以后,中国共产党逐渐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民主革命道路。只过了14年,中国的民主革命就取得了重大胜利。同样,在经历了“文革”十年浩劫和“两个凡是”所造成的两年徘徊局面以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从党的指导思想上纠正了“左”的错误,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