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记叙类散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常见考点及例题梳理:考点一:记叙的要素、顺序和线索的判断与梳理考点精讲:中考常从要素、线索、顺序入手考查对文章思路的理解。1.弄清记叙的要素,有助于把握事情的来龙去脉。2.可以作线索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分六类,简称为:物线、事线、人线、情线、时线、地线。线索在语言上往往是有标志的。有的题目本身就是线索;有的是采用某个词语从头到尾反复出现的办法来显示;有的是通过议论、抒情等方式来显示。3.常见的叙述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在比较复杂的记叙文中也会使用补叙和分叙(对同时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亨进行平行叙述和交叉叙述)。需要注意的是:在记叙文的四大类中(记人、叙事、写景、状物),写景记叙文和状物记叙文也常常是以“我”为中心,通过“我”的行为、思想感情来组织文章,因此写人、叙事记叙文理清思路的方法大多适用于写景、状物记叙文。例题点拨【例题】①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②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③“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④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烂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⑤“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广我仍是想,——默默的想。⑥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垄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⑦这同样的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⑧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1.从文中看,本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从那些方面可以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是以什么作为线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一题考查的是记叙文六要素之一:时间。答案:秋季。可以从文中“凉云”、“萤光”、“苦雨”等词语中看出。第二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思路的理解。答案:作者的思想活动。【点拨】选文是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月儿”“凉意侵入”这些景物和感受都是秋季常用的话题。所以第一题不难判断。第二题只要理解文中所描写的几个场景都是作者思想过程的组合,线索也就找到了。[例2]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惕些,不要受凉。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