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小青蛙》教学设计麻屯水营小学郭雅莉教学要求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小心”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青蛙为什么要唱歌。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2.指导青蛙为什么要唱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师:老师知道你们喜欢猜谜语,今天我给你们出个谜语:水边有个歌唱家,一天到晚呱呱呱;身上披着绿大衣,伸出舌头把虫抓。(青蛙)今天咱们就来认识一只可爱的小青蛙,贴青蛙图,板书:快乐的小青蛙。(学生读题)二、初读、认读生字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2.检查生字的认读,(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2)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议,强调生字读音上的要点。3.读通课文。(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评议。(2)教师进行个别长句的指导。(3)全班初步有感情地朗读。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青蛙的不急不慌1.教师出示挂图:这支快乐的青蛙在那里?2.引导课文探究:这只青蛙为什么会到井里去?请大家读课文,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全班一起读。3.教师出示练习,学生说这支快乐的青蛙是掉到枯井里去的。4.指名说什么是“不小心”。5.引导想象:如果你掉到井里,你会怎么样呢?6.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关键词语。7.指名说一说“不急不慌”的意思。并用它造句。8.指导有感情地朗读。9.指导分角色朗读。(1)指名分段读,检查学生自读情况。(2)教师指名评议读的情况,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进行感情指导。(3)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四、课堂小结同学们,小青蛙掉到井里,可他不哭不喊,还唱起歌,这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五、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用你喜欢的方法记生字。2.用生字口头组词。板书设计23.快乐的小青蛙青蛙掉进枯井不急不慌唱起歌勇敢、聪明被大象救了《快乐的小青蛙》说课稿麻屯水营小学郭雅莉一、说教材《快乐的小青蛙》是语文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23课内容。这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讲了一只小青蛙不小心掉进枯井里,它不急不慌,在井里唱起了歌,最后被大象救了上来的故事。本文共6个自然段。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教学目标是:1、知识和能力:1.学会认“井、急、象”等11个生字,会写“井、为、伯”等7个生字。2、过程和方法: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探究式地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并会分角色朗读。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在别人有困难时要热心帮助,明白遇到困难不要慌张,要动脑筋想办法。本课作者赋以小青蛙和大象人的思维,教学重点是合作识字,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是教育学生遇到困难勇敢而对,乐观地动脑想办法战胜困难,在识字教学中“困”与“因”字,形近,区分成了一年级学生的难点。学生分析: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教育意义深远,内容浅显生动,学生很感兴趣适合学生阅读,学生可以借助拼音自能读书,能初步了解故事大意。学习本课,使学生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遇到困难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二、说教法1、变序教学。本节课在学生谈读书收获时,我顺势而导,大胆采用了变序教学,巧抓研读的切入点——你怎么看出这是一只快乐的小青蛙?学生通过读悟出小青蛙遇到困难唱歌是为了向别人求助,然后想象小青蛙会怎样唱歌,再研读把大象伯伯引来后的对话,对指导朗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分角色表演,再次回归主体。组内创新表演更是加强了小组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2、情趣化教学。在识字教学中,我注重了情趣化教学。先鼓励孩子们圈出生字自主识字,并汇报识字方法,相机总结,渗透拓展识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然后紧接着用各种方式的读和枪击气球的游戏形式巩固练习,致使识字教学扎实有效。3、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三、说学法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用合作学习、发现法、自读自悟与探究法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四、说教学过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