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的背景、理念与目标郭元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课程中心常务副主任香港大学教育研究所境外委员马来西亚董教总课程局顾问2004年1月4日,CCTV-2对话节目播出了耶鲁大学校长莱文和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的对话,从中我们可以窥视到中美大学招生和教育上的一些差别。每一个学生在进了大学之后,您认为最重要的三大任务究竟是什么?耶鲁大学莱文北京大学许智宏QuestioneverythingStudyhardThinkforyourself做学问学会做人发展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如果对两个大四的学生进行选择和面试,您作为校长最想对他们提的三个问题是:耶鲁大学莱文北京大学许智宏你说过去你创办了杂志,什么杂志?在学习中你觉得受益最大的是什么?什么东西让你兴奋,能帮你成为老板?你认为课程重要还是实践重要?中国的教育体制使你失去了什么?你喜欢什么样的教师?一、高中新课程的背景(一)多元化时代高中教育对卓越的追求1.时代特征及其追求●全球化国际理解、多元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人类共享的核心价值观●知识经济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实践能力●学习化社会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自主思考并规划人生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信息时代信息意识与信息价值观2.21世纪高中教育的民主化与大众化●使社会经济处境不利的群体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关注并保证其实现;●不仅从数量上,而且要从质量上考虑教育民主,使高中教育达到卓越。●使每一所学校成功,使每一位学生成功●我国高中教育必须致力于平等和高质量两种素质兼得与融合,追求卓越。----“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3.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双重任务说”不能承载普通高中教育面对的时代追求----为高校输送合格毕业生和为社会培养劳动者。不论“单一任务”说,还是“双重任务”说,都存在把高中教育工具化的倾向。----高中教育应定位于培养高中生的健全人格或公民基本素养,确立高中教育的内在价值。(二)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存在的问题1.现行高中课程目标不能适应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高中教育已被异化,现行的普通高中教育事实上是单一的为升学服务的教育。在一项针对高考落榜生的调查研究中,有一道选择题是根据其经历,选择高考教育的最大问题,结果有64.6%的人选了“教学目的简单,只为高考服务”这一项。2.现行高中课程结构不能适应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高中课程结构单一,选择性不强。●课程结构过早强调文理分科,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忽视艺术类和技术类课程。●课程之间缺乏统整。3.高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学生身心健康得不到应有的保证和发展空间。13.536.226.315.58.60510152025303540不到1小时1~4小时4~8小时8小时以上没有时间学生每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32.932.457.444.68.419.70.62.50.60.80102030405060太重比较重尚可不太重不重校长和教师对高中生学习负担的看法校长教师●针对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认识展开的关于高中教育的调查表明,高中教育的应为与实为之间存在着落差。例如不少被调查者都认为高中阶段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69.4%)、文化知识(45.4%)、身心健康(40.1%)(见下图)。45.40%69.40%20.10%40.10%15.50%0.5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高中阶段应注重●不少被调查者认为从高中教育对促进学生提高最明显的方面看,主要是文化知识(50.2%),其次是学习能力/学习方法(41.6%)和为人处事(41.5%;而提高最不明显的是独立生活(44.7%),其次是学习能力/方法(34.5%)和为人处事(33.6%。50.20%41.60%41.50%36.70%23.30%0.6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提高最明显18.80%34.50%33.60%19.90%44.70%0.50%0.00%10.00%20.00%30.00%40.00%50.00%提高最不明显(三)国际高中课程改革的经验1.整体的卓越目标●当前各国在课程改革中普遍倾向于培养高中学生公民的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合作与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