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二中2012届高三语文复习讲义:诗歌鉴赏技巧诗歌鉴赏技巧之之感受诗歌意象特感受诗歌意象特点点2007年高考题范围回顾•选材范围--全国卷:限于唐、宋诗词。地方卷:上至春秋(诗经),下至金明清。•课外古诗24首。其中:唐诗8首,约占29%;宋诗词11首,占45%多;金1首,元曲1首,明1首,清2首。•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自然物象。客观的自然景物即“物象”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了诗人的感情色彩,赋予它灵性,便成了浸透着主观意愿的“意象”。意象对于诗人创造意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者进入诗歌意境总要先从感受意象开始,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真切流露。因此,欣赏诗歌时反复揣摩、体味,从而准确把握意象,是进入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感受并把握古诗词意象特点要注意了解、积累掌握一些特殊意象。•古典诗歌,由于历史文化积淀,还有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的制约规定,其客观事物便有了一定约定俗成的意象,成为特殊意象。诗人借助特殊意象可迅速引起读者共鸣,达到造境的目的,读者也可由此探究诗人的情感意图。•古典诗歌中,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在大多数情况下,古今看法多为相似。20072007年高考题设题范围年高考题设题范围•37道题共有41问:•一、语言:7问•二、内容:19问•1.意象5问;•2.意境5问;•3.情感主旨9问•三、手法:8问四、定向鉴赏:7问试卷省份选诗数量体裁作者出题量分值考点分布全国卷一1宋词苏轼28感情、手法全国卷二1唐诗王维28诗眼、内容、作用北京卷1诗经民歌37手法、内容广东卷1宋诗林景熙26意象、炼字江苏卷1宋词辛弃疾28感情、手法、内容山东卷1清诗徐兰28语言、手法上海卷1宋词苏轼38常识、意境、内容安徽卷1清词陈维崧28手法、感情辽宁卷2唐宋诗王维、周弼28内容、感情四川卷1宋诗王安石28内容、诗眼天津卷1明诗高启25语言、内容重庆卷2唐宋诗白居易、苏轼26内容、手法、感情海南、宁夏卷1宋诗苏轼211内容、意象、感情湖南卷1宋诗王安石15感情福建卷1宋诗谢枋得26感情、手法湖北卷2唐诗吴融、李约28手法、感情江西卷2唐诗高蟾、韦庄26感情、内容浙江卷3唐诗金词元曲刘禹锡吴激赵善庆26意象、感情、手法语言•命题特点:•1、第一,从选题数量和时代上看,以唐宋诗词为主,特别是以唐宋诗占主导地位,但唐诗所占比例比往年有所下降,宋诗在保持中有所上升,宋词、元曲及明清诗比例略有提高。今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题共考察24首诗词曲,从时代看,唐诗有10首,宋诗6首,宋词3首,明诗、清诗、元曲、清词、金词各1首,以唐宋诗16首占主导地位,占出题百分数的66.7%(唐诗占41.7%,宋诗占25%)。词曲6首,占25%,其中宋词3首,占12.5%。唐宋诗词共占到79%。金元明清诗词曲占到21%。•命题趋势:08年的高考诗词鉴赏题中会继续以唐宋时代为主,但仍然会有少量省份选择金元明清时代。•2、从考题体裁选择上,诗歌以律诗绝句,词以小令为主,其中五律七绝占一半以上。2007年高考诗词鉴赏题,律诗七首(五律5首,七律2首)占29%;绝句11首(五绝4首、七绝7首)占46%;词曲小令6首占25%。五律七绝12首占50%。1996-2005年10高考题七绝29首,五律7首,占全部61首诗歌的59%。五律、七绝和宋词小令形式上长短适中,既有规律可循,也容易命题和答题,成为命题人比较喜欢的选择。•3、选择诗词的题材内容:以情景交融的写景抒怀之作为多。这类诗词主要考查的有山水田园诗和即事感怀一类。所选题材中往往将景、事、情交织在一起,用自然环境衬托情感心境,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4、命题内容,不仅侧重于单独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还加强了综合性的试题,进行整体鉴赏。•(1)鉴赏“诗眼”的有天津卷、全国二卷和广东卷;•(2)比较两首诗思想情感的异同有江西卷;•(3)品评诗歌,对给出的关键词作评价,如四川卷、湖南卷和福建卷;•(4)鉴赏意象,如全国一卷、浙江卷;•(5)分析表现手法,如湖北卷、浙江卷、福建卷等;(6)鉴赏思想情感,如湖南、江西、安徽、重庆卷等;•(7)鉴赏意境,写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