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论文题目农村合作金融的研究一.立题依据(包括研究背景、理论依据及立题意义)1、研究背景:农村金融问题与合作金融发展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经济理论界和实务界非常关注的热点,尤其是两个相关联的问题交织缠绕在一起时,更成为世界关注的难题。处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体制转轨、历史和现实矛盾复杂突出的背景之下,中国农村问题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问题,凡是涉及到中国农村的问题大都是百科全书式的,千头万“”绪,林林总总。每一个哪怕是十分细小和微观的枝节都极有可能牵“”引出硕大而宏观的问题来;或者,哪怕是一个非常短期的问题,要把它搞清楚,也得去追溯其长期的根源。合作金融制度是我国现行农村金融体制的核心,有着其生存发展的巨大空间和土壤,在经济转型条件下合作金融的发展模式的选择,将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笔者认为,实践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推动农村全面进步这个系统工程最为有效的途径。2、理论依据: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是资金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现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因此,要发展农村经济就必须从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出发,按照有利于增加对农户和弱小农村企业的资金供给、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原则,以培育农村金融市场,形成合理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目标,推行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3、立题意义:我国的经济改革始发于农村,伴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农村金融体制也开始了其改革的进程,然而,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并没有像其他领域的改革那样顺地向纵深发展,而是一波三折,反反复复,结果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农村经济改革导致大量的农村剩余人口涌入城市,成为建设城市的主力军,当这支建设大军从城市取得的收入以货币形式回到农村后,却通过在农村的金融机构体系返回到城市,不仅如此,农村其它途径取得的货币性收入也以储蓄的形式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城市,结果我们发现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工其实在“”用自己的资金雇佣自己。与此同时,由于农村资金大量流入城市,“”导致农村金融性失血,农村改革带来的成果也在渐渐丧失。这究竟是为什么?为什么农村金融改革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间多次反复,至今仍处于试点阶段?显然,农村金融问题值得深入研究。这些正是本文研究的现实背景,其现实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二.研究方法、内容及参考文献1、研究方法本文以系统工程基本原理为指导,辅以现代产权制度理论、金融市场理论、自组织理论、市场均衡理论、消费交易理论等相关理论,特别是借鉴最新的合作金融研究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相结合,以实证研究为主;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样本研究与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实证分析中做到尊重事实,在对比分析中抓住重点,力求从完整性、系统性、深入性、可操作性等多方面对我国新经济条件下的合作金融转型问题研究有所突破。2、研究内容2合作金融的概况2.1合作金融的定义2.2合作金融的特征2.3合作金融的原则3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中的问题3.1模糊的产权归属3.2监督管理的机构重叠3.3治理的结构还不完善3.4信贷资产质量差与亏损严重3.5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员工素质和服务水平不高4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对策4.1我国政府的适当支持4.2完善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法律体系4.3加强与各专业化组织之间的合作本论文将从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现状中中,总结出合作金融的原则和特征:在接这是从发的概况中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是最后本人依据一些以上一些新观点试探性的提出自己对解决此问题的一些看法与对策,并参阅一些著作及上网浏览一些资料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加以补充论文,使之完善。3、参考文献[1]张元红.当代农村金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2]宋宏谋.中国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3[3]马忠富.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4]岳至.现代合作金融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5]游碧蓉.农村社会资本变迁下的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研究[J]科技与产业,2008[6]谭静,中国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