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综合检测题(检测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2018秋季数学八年级上册•R一、选择题(3分×10=30分)1.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4和10,则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是()A.5B.6C.12D.162.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1+2a、8,则a的取值范围是()A.-6<a<-3B.-5<a<-2C.2<a<5D.a<-5或a>-2CC3.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把原三角形分成两个()A.形状相同的三角形B.面积相等的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周长相等的三角形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三角形的中线、高、角平分线都是线段B.任意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C.三角形按角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BC5.如图,过△ABC的顶点A,作BC边上的高,以下作法正确的是()6.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A.等边三角形B.正方形C.平行四边形D.梯形AA7.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比与它相邻的内角大3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A.75°B.37.5°C.52.5°或75°D.30°8.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54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等于()A.60°B.72°C.90°D.108°CB9.(郴州中考)小明把一副含45°、30°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摆放,其中∠C=∠F=90°,∠A=45°,∠D=30°,则∠α+∠β等于()A.180°B.210°C.360°D.270°10.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在四边形BCDE的外部时,记∠AEB为∠1,∠ADC为∠2,则∠A、∠1与∠2的数量关系,结论正确的是()A.∠1=∠2+∠AB.∠1=2∠A+∠2C.∠1=2∠2+2∠AD.2∠1=∠2+∠ABB二、填空题(3分×8=24分)11.(株洲中考)如图,在△ABC中,∠BAC=x°,∠B=2x°,∠C=3x°,则∠BAD的度数为.12.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两边的长分别是2和6,则它的周长为.13.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其外角和的3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14.△ABC中,∠A+∠B=2∠C,则∠C=.150°14860°15.如图,延长△ABC的边BC到点D,延长边CA到点E,使CD=BC,AE=AC,连接DE、BE.若△ABC的面积为2,则△CDE的面积是.16.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平分线相交所成的角的度数是.17.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0°,则它的顶角的度数为.4135°或45°50°或130°18.如图,△ABC的角平分线CD、BE相交于F,∠A=90°,EG∥BC,且EG⊥CG于G,下列结论:①∠CEG=2∠DCB;②CA平分∠BCG;③∠ADC=∠GCD;④∠DFB=12∠CGE.其中正确的结论是(填序号).①③④三、解答题(共66分)19.(10分)在△ABC中,∠A+∠B=∠C,∠B=2∠A.(1)求∠A、∠B、∠C的度数;(2)△ABC按边分类,属于什么三角形?△ABC按角分类,属于什么三角形?解:(1)设∠A=x°,则∠B=2x°,∠C=3x°,又 ∠A+∠B+∠C=180°,∴x°+2x°+3x°=180°,6x°=180°,∴x=30°,∴∠A=30°,∠B=60°,∠C=90°;(2)按边分△ABC为不等边三角形,按角分△ABC为直角三角形.20.(8分)如图,AB∥CD,∠ABD、∠BDC的平分线交于E,试判断△BED的形状?解: BE平分∠ABD,DE平分∠BDC,∴∠EBD=12∠ABD,∠BDE=12∠BDC,∴∠EBD+∠BDE=12(∠ABD+∠BDC), AB∥DC,∴∠ABD+∠BDC=180°,∴∠EBD+∠BDE=90°,∴∠E=90°,∴△BED为直角三角形.21.(8分)如图,经测量,B处在A处的南偏西57°的方向,C处在A处的南偏东15°方向,C处在B处的北偏东82°方向,求∠C的度数.解:因为BD∥AE,所以∠DBA=∠BAE=57°,所以∠ABC=∠DBC-∠DBA=82°-57°=25°,在△ABC中,∠BAC=∠BAE+∠CAE=57°+15°=72°,所以∠C=180°-∠ABC-∠BAC=180°-25°-72°=83°.22.(8分)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外角和的3倍少180°,求:(1)这个多边形的边数;(2)该多边形共有多少条对角线.解:(1)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根据题意得:180°×(n-2)=360°×3-180°,解得:n=7.故该多边形为七边形;(2)7×7-32=7×42=14.该多边形共有14条对角线.23.(10分)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三角形的周长分成9cm和15cm两部分.求这个三角形的腰长和底边的长.解:设腰长为xcm,当x+12x=9时,解得x=6,则底边为:15-12×6=12,此时6+6=12<15,不能构成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