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新课•一看到“咬文嚼字”这四个字,不少人会觉得是在讽刺某些人不理解字词的真正含义和精神实质而死抠文字,查查手头的《现代汉语词典》也是这个意思。但是朱光潜先生却赋予这个成语以特殊的含义,即“在阅读和写作时,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老鼠掉进书箱里咬文嚼字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论证方法,培养求真求是的“咬文嚼字”精神。•2.结合课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鉴赏语言的能力。•3.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4.通过学习,使学生从课文内容和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养成咬文嚼字的习惯。•重点:•1.分析文章结构、论证方法,正确理解作者观点。•2.品味佳句,培养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难点:•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重视咬文嚼字和遣词造句,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咬文嚼字的含义•A形容过分推敲字句•B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C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你能读准这些字吗?•劲召开粗犷良莠不齐•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白雪皑皑败在一撇上的战争•据资料记载:1930年4月,阎锡山、冯玉祥结成反蒋联盟,发动了讨蒋的中原大战。阎、冯两部预定在豫、晋交界处的沁阳会师,以求一举聚歼河南的蒋军。可是,这场战争却没能在原计划的河南“沁阳”境地开战,而是弄到了河南的“泌(bì)阳”。沁阳在河南的北部,即黄河以北,而泌阳则在河南的南部,这一北一南相差200多公里。所以,最终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丁丁”本为伐木声文安一中:张晓辉•7月28日,张纪中版的《西游记》挟风带势在湖北经视震撼登场。新版场面宏大,特技绚丽,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绝非老版本同日而语;新版的台词剧情,中规中矩,所引辞章颇具原著汁味,也不似新版《三国》、《红楼》那般雷人。不过细究之下,还是能发现不少新版的“穿帮”之处,我们且从悟空学道(见第一集)一节说起。•悟空在寻访须菩提祖师的途中,曾听得一个樵夫唱歌,歌曰:“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乃是一阕《满庭芳》。悟空随玄奘西天取经是在唐朝,而学艺则至少应在此前500年,让汉朝人(唐朝前推500年应为东汉年间)唱宋词,着实让人喷饭不已。其实,这次“穿越”本属吴承恩,错就错在新版《西游》的编辑未加斟酌,直接引用。•咬文嚼字其乐无穷•拿来也还罢了,用了就是用了,不应该的是那个樵夫竟然将“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中的“丁丁”(音zhēngzhēng)唱成了(dīngdīng)。“丁丁”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近代诗人何其芳的代表诗作《秋天》中也有这么一句:“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丁丁”是个拟声词,本为伐木发出的声音。“丁丁”(铮音)是金属器械斫砍在树木之上发出的声音,而“丁丁”(叮音)则是金属器械与金属器械交合发出的声音。将“丁丁”(zhēngzhēng)唱成(dīngdīng),伐木变成了战争,境界全无。•一部鸿篇巨制,出现一点这样那样的瑕疵在所难免,但这样知识性的问题还是少出为妙。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东坡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小妹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东坡为下面的诗句添加动词突出特征“轻风”徐徐,若有若无,使“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不堪的柔美之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一种柔美之感。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映照下,也就淡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意境。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古至今,骚人墨客举不胜举,名家名篇灿若星河。可是,这些诗歌往往不是一气呵成,而是经过反复的雕琢,才成为千古绝唱。比如,大家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就经过多次推敲。这种推敲,在古诗文里称为“炼字”,在今天,有位美学家称之为——咬文嚼字咬文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