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8组,比圆柱体积多的沙土教学过程:一、复习1、圆锥有什么特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同时渗透转化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二、导人新课我们已经学过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那么圆锥的体积是不是和圆柱体积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锥体积的计算。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三、新课1、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师:请大家回亿一下,我们是怎样得到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指名学生叙述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师:那么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先让学生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求,然后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教师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大家看,这个圆锥和圆柱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然后通过演示后,指出:“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先在圆锥里装满沙土,然后倒入圆柱。正好3次可以倒满。多指名说接着,教师课件边演示边叙述:现在圆锥和圆柱里都是空的。请大家注意观察,看看能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问:把圆柱装满一共倒了几次?生:3次。师:这说明了什么?生: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多找几名同学说。板书:圆锥的体积=1/3×圆柱体积师:圆柱的体积等于什么?生:等于“底面积×高”。师:那么,圆锥的体积可以怎样表示呢?引导学生想到可以用“底面积×高”来替换“圆柱的体积”,于是可以得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板书: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师: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然后板书字母公式:V=1/3SH师:在这个公式里你觉得哪里最应该注意?2、巩固练习(1)已知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45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厘米。已知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是20立方厘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2)求下面圆锥的体积。已知底面面积是9.6平方米,高是2米。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3.5厘米。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是6厘米。在列式时注意什么?()在计算时,我们怎样计算比较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3)判断:(l)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2)圆柱体的体积大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3)如果圆柱圆锥等底等高,圆柱体积是圆锥的3倍,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2/3。()(4)圆锥的底面积是3平方厘米,体积是6立方厘米。()(4)已知圆锥底面周长6.28厘米,高是3厘米,求圆锥的体积。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五、作业。第86页6题。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为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所以在课堂上力求每个环节都为教学目标服务。在上课开始,我是让学生回忆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猜测圆锥的体积也可以借助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验证,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转化的方法在我们数学学习中的应用。到学生猜测出用圆柱的体积来帮助研究圆锥时,再进一步让学生猜测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马上让学生自己以小组为单位去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一次探究学习的过程。每个学生都经历了“猜想估计---实验验证---发现算法”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按自己的设想自由探究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实现了一个“做数学”的过程。通过本课也使我知道了作为老师应该做一个细心的人。由于本课的实验需要一定量的沙子,可是由于前天下了雨,只能找到一些潮湿的沙子,造成了实验的不准确性。这是课前欠考虑的。可以依托教材,但不一定完全遵从于教材。忽视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比如在练习环节中,根据已知的数据求圆锥的体积,事先老师应当做到心中有...